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小说小说> 借这部好看到爆的新片,聊聊我十五年的魔法情缘

借这部好看到爆的新片,聊聊我十五年的魔法情缘

2021-05-03 09:31:37



是时候说出真相了!


我...是一个骨灰级哈迷。


从2001年第一部《哈利波特》电影上映开始,萌C都会第一时间去影院观看。


还记得2011年7月15日,哈利波特系列终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映,电影海报上的“It all ends”令全球哈迷心碎。



五年后的今天,这部号称“《哈利波特》前传”的《神奇动物在哪里》,终于来了。


到现在上映才两周,就已俘获了全球观众的心。



截止到12月2日,《神奇动物》在中国已收获4.05亿票房,全球票房更是突破了5亿美元。

到现在,豆瓣上已有超过十万人评价,最后给出8.1的高分,保持了哈利波特系列的高水准。



上周五就看完国内首映的萌C特意准备了一周时间,写下了这篇推送。


谨以此文,纪念我15年的《哈利波特》时光。


先来说说这部《神奇动物》吧。


虽说《神奇动物》是哈利波特前传,但它是有着独立的故事线的,所以麻瓜/麻鸡(对魔法世界一无所知的人类)们不用担心,你们不需要恶补《哈利波特》也能看懂主线剧情~


它讲的是一个早于哈利波特70年的全新魔法故事。


主角是一位致力于研究和保护神奇动物的魔法生物学家,纽特.斯卡曼德。



由凭借《万物理论》中的霍金一角拿下奥斯卡影帝的“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扮演

他之前曾面试过《哈利波特》系列中年轻的伏地魔一角,但落选了。在这之后他又尝试面试韦斯莱家族的成员,结果也没如愿。正当他以为自己将永远无法踏进神奇的魔法世界时,罗琳阿姨却说他是“唯一有资格扮演纽特的人”。对此,小雀斑表示:“我真是太开心了,兴奋极了!”


《神奇动物》系列讲的,是纽特离开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后,追寻魔法生物足迹的历程。


在电影中,他随身携带一个神奇的,装满了奇怪动物的皮箱从英国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纽约,结果把整个纽约闹得天翻地覆。



毫无疑问,这是个会让麻瓜也被迅速吸引的崭新的故事。与此同时,它和《哈利波特》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对哈迷们来说更是福利满满,诚意满满。




首先,这部片名叫《神奇动物在哪里》。但它的准确译文应该是《怪兽和它们的产地》(《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它改编自由同名书籍。这本书其实是霍格沃茨的教科书,其作者正是纽特。邓布利多还曾为其作序,称其为“每个魔法家庭都该拥有的书”。



原书中并没有什么故事,有的只是各种魔法生物的词条,类似“魔法世界的《山海经》”。(电影中的剧情都是罗琳阿姨再度编写的)



如果你能买到英文原版,还可以看到上面满是哈利,罗恩,赫敏三个人的涂鸦和吐槽。


比如“麻瓜对魔法怪兽的认知简史”一章,“简史”二字就被圈了出来,旁边标上了“你个骗子!(You liar)”(一点都不简短好嘛!)


其次,虽然纽特本人跟哈利一行人看似没什么关系,但他的孙子罗尔夫·斯卡曼德(居然不是纳威)可是娶走了哈利的小伙伴,来自拉文克劳的灵性美女卢娜,还有了两个孩子。


而在电影的第三部中,哈利在使用活点地图时,地图上就曾出现过纽特的名字(这彩蛋埋得够深!)



电影中还出现了纽特前女友莉塔.莱斯特兰奇的照片。



哈迷们,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


没错,她和黑巫师伏地魔的脑残粉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是一家人。



更有趣的是,这个系列里的大反派是黑巫师盖勒特·格林德沃。



他和邓布利多校长可是关系亲密,曾是邓布利多的挚友…兼爱人。



在《哈利波特》中就曾出现过这对cp年轻时的合照,郎才郎貌,简直不能更配。



可惜的是,两个人因魔法理念不同而产生了争执,最终分手了。在那之后,格林德沃成为了黑巫师。


电影中,这一角色会由一个超级大牌扮演哦,我就不剧透了!


当然,上面这些彩蛋,估计只有资深哈迷才能注意到。


对于不了解魔法世界的“麻瓜”来说,这部电影的炫酷的特效,还有一堆萌得不行的魔法动物们,就值得让你买票了。



边听音乐,边看推文,更有感觉哦~


虽然《神奇动物》演的是魔法世界的新故事,但在那短短的两个多小时里,我脑海中闪过的,是我与《哈利波特》的十五年时光。


还记得那是我小学二年级的一个周末。我正埋头写着作业,我妈突然走进了我的房间,说:“写作业写累了吧,要不要出去看个电影呀?”


“电影还能出去看?”我疑惑地问道。


当时的电影院远没有现在普及,我家所在的那个城市直到2001年才有了第一家影院,每到周末都是爆满,票都抢不到。我妈特意托关系从单位领导那儿要来两张票,才给了我第一次在电影院观影的体验。



我求着老爸买了《哈利波特》全套图书,然后天天翻来覆去地看,半夜都不肯睡觉。



我喜欢上了放学后,爬树上折树枝,拿小刀削皮,清洗,刻上喜欢的图案,就当是自己的魔杖。



吃糖果的时候总会幻想自己吃的是怪味豆,嘴里念念有词:“嗯,还好不是鼻屎味。”



更是解锁了扫把的新用法,大扫除时骑着扫把在班里奔跑,把教室弄得尘土飞扬,差点被班主任罚站。



从2001年第一部电影上映,到2011年出最后一部电影,哈利波特的故事陪了我整整十年。



十年里,我生活的城市变了,身边的朋友变了,而始终不变的,是我对《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热爱。


高一时,为了能更深切体会罗琳阿姨创造的世界的奇妙,我甚至从网上下载了《哈利波特》的英文原版,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在三个月内,翻烂了词典,查阅了无数资料,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翻译了一遍。



过去的几天,我重看了八部电影,总结了我心中的:


《哈利波特》十大精彩瞬间



1.初入对角巷

整个系列中,萌C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海格带哈利去魔法世界的CBD对角巷买魔法用品的那段。当那面砖墙在海格魔杖的敲击下乖乖分开时,我忍不住“wow”出了声~



穿着怪异的巫师们来来往往;沿街的店铺里贩卖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古灵阁的精灵们狡猾而难缠;奥利凡德的魔杖店有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



那是小哈利第一次真正踏入魔法世界,也是我们这帮麻瓜群众第一次窥见魔法世界的全貌。


一切都预示着一件事:我们将就此踏上一段奇妙的旅程。


2.史上最年轻找球手

当年幼的哈利第一次代表格莱芬多参加魁地奇比赛时,萌C着实为他捏了一把汗。虽说哈利在魁地奇这项运动上显露出了过人的天分,但是他毕竟只是一个一年级的菜鸟啊。



在他踩着飞天扫帚,努力伸手去抓金探子,最终因失去平衡摔到了地上时,大家都在想:“啊,这毕竟还是个孩子呢。”



然后令人捧腹的一幕就发生了:哈利一副要呕吐的样子,结果居然吐出了金探子。



自此,哈利成了魁地奇史上赢得比赛的最年轻的捉球手&用嘴“捉”到了金探子的第一人。


3.神奇的复方汤剂

第二部中,为了向小少爷马尔福套出有关“斯莱特林继承人”的信息,哈利,罗恩与赫敏喝下了能够改变外貌的复方汤剂,变成了马尔福的跟班们。



结果,有用的信息没套出来不说,哈利和罗恩还差点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药剂效力慢慢散去,罗恩头发变回了韦斯莱祖传的红色,哈利的疤也显露出来了的那段,着实让萌C笑了好久。



如果你能有一瓶复方汤剂,你想暂时变成谁的样子?


4.“滑稽滑稽”

第三部中,哈利的黑魔法防御教授换成了狼人卢平。


卢平教授讲课生动有趣。在讲到如何对抗博格特(一种能够揭露人内心深处的恐惧的生物)时,他把一个博格特装进衣柜,带到了课堂上。


对抗博格特的办法是:把自己害怕的事物在内心想像得尽量可笑一些,然后拿出魔杖大喊“滑稽滑稽(Riddikulus)”。
我们可爱的纳威最怕的,一是斯内普教授,二是自己的祖母,于是卢平让他“想象斯内普教授穿着祖母的衣服”。



纳威成功了,引得满堂大笑,斯内普教授穿花衣服的形象也就此在萌C脑子里挥之不去。


5.教父小天狼星

在第三部结尾,小天狼星和哈利的误会终于解开了,哈利欣喜地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个爱着自己的“亲人”。



虽然小天狼星跟哈利没有血缘关系,只是哈利的教父,但他早已把哈利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看到这里时,眼眶湿润的萌C衷心为哈利感到开心:他又有了一位“父亲”。


6.吾家赫敏初长成

在《哈利波特》第四部里,来自不同学校的四位佼佼者对火焰杯的争夺无疑是十分吸引人的。


但最让萌C眼前一亮的,当属争霸赛前的舞会上赫敏的惊艳亮相。



在这之前,我们眼中的赫敏就是个成天抱着书本的学霸女孩。



直到这一刻,当赫敏脱下学院服换上了美丽的礼服裙,我们才发现:我们的赫敏真的长大了,而且辣么美。



7.炸掉考场

当发现考试题目都不会时,你有过炸考场的冲动吗?


在《哈利波特》第五部中,这个意淫成真了——而且是以极其炫酷的方式。


弗雷德和乔治这对韦斯莱家族的活宝骑着飞天扫帚,在考场放开起了烟火Party,



还变出一条焰火龙,“炸”了令人厌恶的乌姆里奇副部长。




8.可爱的麦格教授

印象中的麦格教授十分严肃,极少露出笑容。



在大结局的霍格沃茨保卫战中,她抽出魔杖唤醒学校的石头护卫们的那一幕简直帅炸了。



但是紧接着的一幕才是大亮点:当她收起魔杖后,竟然一改严肃脸,转而激动无比地跟身边的韦斯莱夫人说了句:“我想这样做好久了!” 



这一刻,萌C觉得麦格教授其实也有一颗满满的少女心呢~


9.“Always.”

要说《哈利波特》中前后反差最大的角色,莫过于斯内普教授。


这个角色从第一部开始就被人当成大反派:他处处针对哈利波特一伙,动不动就扣格莱芬多的分,最可恶的是,他居然杀害了邓布利多校长!



然而到了最后一部,我们却发现他其实是这个系列中最苦情的角色:被安插在伏地魔身边数十年,背负着杀害校长的骂名。直到他死了我们才发现,他做的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保护哈利,保护他爱了一生的女人的孩子。


老戏骨Alan Rickman把这个角色的阴沉,隐忍与深情演绎到了极致,一句“Always”已是永恒。


2016年1月14日,教授离开了人世,You will always be remembered.


10. 一切安好

《哈利波特》的最后一幕,是哈利等人目送自己的孩子们坐上去往霍格沃茨的火车。



那一刻,过去的一幕幕仿佛从眼前闪过。我们看着哈利从小小少年到结婚生子,而我们的魔法梦也就此告一段落。


“The scar has not pained Harry for nineteen years. All was well.”

那道伤疤19年来再也没让哈利疼过。一切安好。


以上十个片段,片段都是那些或能让人开怀一笑,或能让人感动落泪的温暖片段。


当然电影里还有很多让人悲伤,心碎的片段:


比如小哈利在能投射出人内心深处渴望的厄里斯魔镜中见到自己过世的父母,忍不住想要伸手去戳碰的瞬间;


厄里斯魔镜英文为“Erised",倒过来写正好是英文中表示欲望的单词:"desire".


比如纳威看着自己父母的照片,跟哈利吐露自己父母的悲惨遭遇时,眼中透露出的悲伤让人很想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但正如最后光明总能战胜邪恶,比起令人悲伤的片段,萌C希望大家记住的,更多的是那些能带给我们满满正能量的瞬间。


说起来,英国电视台曾制作了部名为《哈利波特的五十个精彩瞬间》的花絮片,内容如题。不过在萌C看来,《哈利波特》的精彩瞬间何止五十个啊?五百个都不过分!



如果不是《哈利波特》的粉丝,可能会觉得我的说法太夸张了:


不过是一系列魔幻小说翻拍的电影嘛,至于这样吹捧?


答:至于。


要知道,如今在世界上销售量排名前三的书籍,一是《》,,第三就是《哈利波特》。


虽然哈利波特的故事在国内被人熟知是在电影播出之后,但是罗琳阿姨写的小说自打出版起就已经在英国火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因此,要将那么多人所喜爱的故事拍成电影,这绝对是个大冒险。稍有不慎,就会背上“毁了原著”的骂名。


但是哈利波特剧组就做到了。


他们用了十年时间,打造了一部无可替代的经典。


十年间,换了3次导演,每个导演都倾尽全力。


前两部的导演克里斯·哥伦布,他在得知《哈利波特》开始物色导演时,立马花两个星期,连夜起草了一份完整的剧本,交给了制作人大卫·海曼。



也正是这件事,让他打败了包括斯皮尔伯格在内的一票强劲的竞争对手,成为了导演。


除了导演,整个剧组的努力也是变态级别的。


首先,演员的挑选堪称完美:


在还没确定导演时,制作人就已经满英国跑着物色小演员了。他们采用的是海选的方式:只要你觉得你适合参演这部电影,你就可以把自己的相关资料寄给剧组。



鉴于《哈利波特》在英国的火爆程度,那阵子剧组几乎见了“英国所有会表演的小孩”。



费劲了波折,他们才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三个小主角。



而其他演员,无论是像伏地魔,邓布利多,斯内普这般重要角色的扮演者,还是在电影里露一两次面的客串演员,都得到了罗琳本人的认可或推荐。


海格一角的扮演者罗比·科特瑞恩就是罗琳第一时间推荐的


其次,是幕后人员对细节的极致把控:


剧组的美术指导斯图尔特.克雷格在接到设计霍格沃茨的任务后立马开始一遍遍亲自拜访罗琳,询问关于城堡的各种细节。



然后,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从罗琳起草的这样一份简陋的手稿,



变成了后来电影中气派无比的城堡



比如,在电影中,对角巷全景的亮相充其量超不过两分钟。但为了这短短两分钟,设计师们将原著中的每个商铺名都记了下来,并且还根据它们的特色给每个店铺都配上了合适的店主。


据说罗琳阿姨在第一次参观对角巷时“眼眶都湿润了”


为了尊重原著,剧组还花大心思给每一位重要角色都设计定制了不同造型和尺寸的魔杖。


不光是重要角色的定制魔杖。



当群演们上场时,必须找到标着自己序号的那一根,然后开始互戳。



但是,好的演员,好的布景,对电影来说都还是次要的。


真正赋予一部电影灵魂的,是好的剧本,好的故事。


在萌C看来,《哈利波特》是有灵魂的。


它不但创造了一个令人脑洞大开的魔幻世界,还讲述了一个打动人心的成长故事。



这个故事中,有笑



有泪


还有,永恒不变的爱:



事实上,直到现在,我还是相信魔法的存在旳。


拿到棍状物体时,我还是会忍不住轻轻挥动;


喝啤酒时,脑子里想的是黄油啤酒该有多好喝;


每当经过楼下信箱时,我更是会忍不住多翻几下:说不定之前霍格沃茨招生办发录取通知书时把我遗漏了,现在又补回来了呢?


萌C曾看到这样一句话,深有共鸣:

我实在太爱《哈利波特》,爱到我感觉我可能这辈子都无法原谅JK罗琳了,因为她创造了一个那么让人痴迷的世界,却又让我没办法真正参与其中,有种被抛弃的感觉。


所以当《神奇动物在哪里》结束后,我并没有急着离场,而是静静地坐着,直到片尾曲放完。


我只想在这个世界中,多呆一会。


好消息是,罗琳说《神奇动物》系列要拍5部,故事会比《哈利波特》要暗黑,算是一个“成人版哈利波特”


这样看来,我们真的是很幸运的一批人了:当我们还是儿童时,《哈利波特》陪伴我们成长;等我们长大成人,《神奇动物在哪里》就来了。


或许,魔法世界从来就没有抛弃过我们。


正如JK罗琳所说:

"Hogwarts will always be there to welcome you back."


它始终在那里等着我们回去呢。


等你哪天有幸到了它的门前,请挥舞你的魔杖,轻声念出这个魔咒: “Alohomora".(阿拉霍洞开



最后,一段13分钟的视频混剪,纪念《哈利波特》陪伴我们的十年:


点“阅读原文”,看萌C对《神奇动物》的配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