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2015年1月2日河南日报中原风版
2014年,阎连科的名字无法被忽略。北京时间2014年10月22日晚11点,卡夫卡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捷克布拉格举行,中国作家阎连科成为该奖设立14年来首位获奖的中国作家。颁奖词称“他有着犀利的讽刺和对现实的观察能力,最重要的是他拥有面对现实的勇气”。
继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这个重量级奖项再次让国人为之瞩目。面对种种热议,阎连科平静低调。现年56岁的阎连科出生于河南嵩县,故乡田湖镇在他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说:“我是这块土地的儿子,没有那个村庄,就没有我阎连科。”这一年,他推出了一部回忆童年生活的随笔集《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获奖不过是过眼云烟,低下头来踏踏实实写作,才是最重要的。
上世纪80年代,由鲁枢元倡导的文学艺术“向内转”,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事件。近年来,随着中国自然与生态环境出现的窘境,他把研究重心转移到对当代社会人类精神生态的研究中来。2014年8月11日,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揭晓,鲁枢元《陶渊明的幽灵》一书毫无争议地获得文学理论评论奖。
身为开封人,鲁枢元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曾在郑州大学中文系任教,如今是苏州大学教授。20多年前离开家乡的他,一直未能融入苏州的小桥流水,对老家的思念绵长悠远。2014年12月13日,鲁枢元回到家乡,在省文学院举办一场《陶渊明的幽灵》读书会,与读者们深入交流、对话。鲁枢元说,陶渊明是我们精神空间的清风明月,他的自然主义哲学、生活美学可以给身处生存困境的现代人作为参照。在他看来,解决生态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重塑人的精神生态。
2014年9月13日,,我省三部图书获图书类大奖,分别是刘先琴的《玉米人》、、孟宪明的《念书的孩子》。
长篇报告文学《玉米人》中,省作协副主席刘先琴用生动的笔触,精彩再现了科学家程相文全身心投入到玉米育种事业,培育出40多个新品种,取得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故事。
、,经过十年接力深入采访完成创作,。
儿童文学《念书的孩子》讲述了一个叫开开的留守儿童的心酸故事。作者孟宪明是省文学院一级作家、编剧,曾编写了《大国医》等30多部影视作品,《念书的孩子》同名电影更在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上荣获“最佳电影”奖。
自信缘于实力。2014年11月15日,2014年度人民文学奖揭晓,我省诗人马新朝、作家邵丽获奖。河南也成为本年度人民文学奖唯一的两人同时获奖的省份,充分说明我省作家的实力。
这两位作家都曾获鲁迅文学奖。马新朝的《幻河》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马新朝此次凭借由10首诗组成的组诗《中原诗志》获奖。评委会如此评价他的作品:“细数中原乡村的人与事,缅怀古老土地上的景与物,简朴而老辣的笔锋,近乎删减到极致的修辞,表达了一种近乎哀歌的抒情。”
邵丽的短篇小说《明惠的圣诞》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邵丽的“挂职系列小说”一直拥有很高人气,此次获奖的中篇小说《第四十圈》是以她在基层挂职锻炼期间的所见所闻为素材创作而成的。这部4万多字的小说是评奖中少有的满票通过的作品。
自从在微博上推出非虚构微故事,范强的写作就得到大批粉丝的追捧。年末,这些故事结集出版了。
这本《私人记忆:非虚构微故事》是国内首部微博体叙事文学著作。作者范强笔名婴父,他继承中国笔记文学的传统,以独具情味的写作记录了自己亲身经历与耳闻目睹的人和事,各色人物都在他笔下鲜活再现。书中每个故事都在140字以内,篇幅精短,词句典雅,叙述生动,情节跌宕,人物跃然纸上,语言亦庄亦谐。1100多条非虚构微故事,有的让人感到温暖,有的让人忍俊不禁,有的让人唏嘘不已,有的让人击节称赏……
2014年12月14日,《私人记忆:非虚构微故事》研讨会在省文学院举行。专家认为,作者的写作体现了当代生活的多元性、丰富性、复杂性,并在文体上有所突破。
2006年4月3日,河南日报头版头题发表了张鲜明用诗歌体写的“现场新闻”《移民忙种绿确保渠首青》(即诗集中的《移民老张和他的999棵树》)。他被认为是“我国第一个用诗歌写新闻并发表在省级党报头版头题的人”。
从此,张鲜明在新闻诗创作上一发而不可收。2014年4月,他的新闻诗集《诗说中原》出版;2014年11月,他在河南电视台1500平方米演播厅举行了一场“《诗说中原》——张鲜明新闻诗朗诵会”,在诗歌界和新闻界都引起了轰动。
朗诵会以12首新闻诗为主体,构成了一个荡气回肠的诗意空间。朗诵会突破了诗歌朗诵会惯常的结构模式,采用诗作与诗人交互递进的“二重奏”结构,在诗朗诵的三个板块之中穿插三个短片,通过诗人独白、专家介绍等形式,展示了诗人为时代而歌、为人民而唱的情怀和求新求变、不断创新的姿态。
2014年9月20日,由《科幻世界》颁发的“2014中国科幻银河奖”在上海揭晓,这是中国科幻的最高奖项,南阳作家王晋康的《逃出母宇宙》获得最佳长篇小说奖。2014年11月2日,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在北京颁奖,66岁的王晋康获得“终身成就奖”。
20多年来,王晋康发表和出版科幻小说近百部,共计400余万字。王晋康的作品风格苍凉沉郁、冷峻峭拔,既融汇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又富有浓厚的哲理意蕴,常表现人类被更高级形式生命取代的主题。
科幻作家和读者们称王晋康为“老王”,这不仅在于他是现在活跃着的本土科幻作家中最年长的一位,还在于他身上寄托着许多人年少时期的科幻文学梦。一位读者这样形容王晋康对于他们的意义,“在最初的那些年月里,是老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仿佛白光一闪,我们就随之跌入宇宙深处了……”面对时下的科幻文学热,王晋康显得很冷静:“真正的科幻作品是喜爱理性思维的人才愿意阅读的,这也使它有了一定的局限性,从长远来说它是小众的,但我们甘于寂寞。”
点击左下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