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悟空传》
任何一位经历过青春和叛逆的男孩,都不能拒绝一个为自由抗争的爱情故事。这正是悟空传最珍贵的东西,就像做了一场荷尔蒙洋溢的“少男梦”。
今何在的《悟空传》在资深网文读者心中早已成了经典的代名词。坊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榜单,如果想让排名不被吐槽吞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悟空传》置于头名,坐等诸如“看到你把悟空传排在第一我就放心了”这样的评论就好。
对经典的后现代化解构
《悟空传》最显著的特征即在于它对经典文本颠覆性的解构。
文学经典作品由于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而具有持久的与日俱增的艺术再生性,所以对经典的再创造层出不穷。
《大话西游》就是对《西游记》进行再结构创造的经典,时至今日,这部十几年前制作甚至有点粗糙的电影依旧在时至今日的几代大学生中享有着后现代主义经典的地位。
而《悟空传》则是对《西游记》和《大话西游》进行双重解构后灵光一现的经典。
今何在利用这种颠覆性的结构讲述了悟空和唐僧对命运的抗争,以现代人的角度重新解读《西游记》的情节,故事不按《西游记》中单一的叙事模式推进,而是分三条线索展开叙述:—是猪八戒和阿月之间不离不弃的爱情,二是孙悟空与紫霞热烈却又压抑的感情,三是唐僧与小白龙之间哀婉的情意。故事在猪八戒、孙悟空、唐僧三者之间不断的转换,每个故事好像是各自独立的,但是它们共同拼接成了完整的故事。
如果你看过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你会明白这种蒙太奇手法表现出的后现代主义美感。
后现代主义摈弃了现代性的规范,就像《悟空传》在表现一个荒凉的悲剧主题的同时,还能让读者们笑着看完,在传达英雄悲剧的无奈中暗含了一种后现代意义上的文化象征。
被无限放大的自由与抗争
今何在借唐僧师徒在和现实的不断碰撞和对抗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对理想近乎执着的追求,表达出了对自由人性的宣扬和称颂,更加深化了《西游记》中所传达出来的孙悟空的那种叛逆的,斗争的,蔑视权威的挑战精神。
《悟空传》中的神是作者否定的对象,他们被描绘成猥琐、自私、贪生怕死的形象,玉帝懦弱无能、王母蛮横霸道、如来的唯我独尊以及众神自保性命的嘴脸暴露天遗。
《悟空传》之所以具有让那些本只是想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寻求一些消遣和享受借以释放压力的读者们在阅读过后感动不已甚至泪流满面的力量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知乎上一位用户如此评价:
我始终无法忘记,中学时看完这本同学借给我的书,心中那种有什么东西炸裂开来的感觉。
如今提起这本书,我会想到:
在一生的道路上,因为有了警醒,即使知道前路万难,还是要试着去反抗,去耐受非议与寂寞;
即使不被理解,也要保有心目中最初的梦想,不要在不知不觉间成为最不想成为的那类人。
梦想、爱情、自由、抗争永远是一剂青春的猛药,正是这种人文价值形成的共鸣,才让这本书在无数读者的青春岁月留下了“炸裂”般的印象,才让这本书在诸多玄幻小说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
如果时光流转至今天的网文时代,这本书或许会淹没在长尾之中,但我坚信它还是有一定的机会被伯乐发掘。
因为《悟空传》掐住了网络小说读者们最大的命门,将矛头指向了现实的不公与桎梏自由的枷锁。
如此好书怎能错过,关注青果阅读,回复“悟空传”,即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