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净土宗多年的我,对许多口头禅如“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善业与善根;空性与智慧等名词术语看似都懂了,其实真不懂,为此盲修瞎练,渡过了许多盲从时日。理通才能达到真空妙有,就一个“妙”字是什么?是“大智慧、是大佛顶”。
大智慧是对空性的证悟,对道的证悟。空性能掌控情绪,中道地面对生活和生命。空性就是中道,就是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观点、成见,没有想当然,能够如实地、客观地面对事物,掌控情绪。究竟来说,存在即合理,万事万物没有对错。毒药没有错,看你用在什么地方 :砒霜、蛇毒用对了都可以治病,情绪亦然。没有成见的时候,才会用得恰如其分,这就是中道,是智慧。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相应即中道亦智慧。
善业:是人天福报,口念弥陀属于善业。善业与善根的区别,如同一个慈善事业家与一个弘法利生的法师,有着截然不同之处。慈善事业拯救的是色身,得到的是人天福报。弘法利生的法师,拯救是灵性,让这一期人达到终究圆满的解脱。就颜回而论,穷不堪其忧,这就是终究圆满的解脱。所以口念弥陀者就类似慈善家,心念弥陀者类似于弘法利生的法师。善业与善根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色法、一个是心法。念弥陀打妄想者就是不明理念佛。即心意识与口念不相应,梁武帝的表法,即有求之心,有所得之业,就有了“小我”、与佛不相应,所以同样做善事结果却大相径庭。
善根是具足大乘两种根本:第一个是菩提心,就是我们心中的愿力;第二个是正知见,心中的智慧。是明理后对治烦恼习气,即在放下上练功夫。善业与善根的要点取决于心态。善根是信心坚定,信自、信他。信自己是未成就之佛;信他是有果德的阿弥陀佛为我们打造了极乐世界;信佛力、法力(是自他不二),阿弥陀佛有的、能做到的,我们也有也能。这样佛法自性二力合一,为感应道交。我们通身仰靠阿弥陀佛,就是信自、信他,这个信就有了方向,这是信愿。净土宗的修习,信愿决定往生,念佛功夫深浅决定品位高低。
往生净土与念佛多少没有关系,决定往生的是心态,心不颠倒意不贪恋,心净则土净,这是止观亦禅净双修。大家知道活着往生者,刘素青老菩萨的表法,她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善念、什么是善根。往生净土必备的条件,“看破放下”娑婆的一切,提起正念,一念乃至十念蒙佛接引往生极乐。刘素青老菩萨受持“无量寿经”第十八愿而往生。我们绝大部分人不是这个根性,老实受持第十九愿和二十愿。受持十八愿成就的如:锅漏匠,打铁匠和许多阿公、阿婆一句佛号念到底,这些都是善根深厚,顿舍顿悟,真信切愿者。下面将《无量寿经》中的十八愿、十九愿节选做一对比:“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八、十念必生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十九、闻名发心愿。二十、临终接引愿。)。
善业是向外的,被外境刺激后有感而发之心。善根是向内的,我一定要布施、我一定要持戒。方向不同,发心不同自然达到目的和意义不同。所以同是念佛人,不同的有“口念弥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和“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的不同之果。有善根福德因缘者,遇到诸佛一般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容易,不难,但遇到净土法门难。难在哪里?有善根的人能信,有福报的人能行,他真干。所以信愿是善根,持名是福德,你要想修福,世出世间第一大福报,无过于念阿弥陀佛。不念佛的人就没福报。
但你若想求生净土,必须将人生归零,才能摆脱阿赖耶这个大藏库对我们的牵制。因为阿赖耶的一切都是后有的,是假有、是妙有。我们要知道,听闻佛法不是增加知识,是改变观念(改习气)。
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为实质服务的,实质就是自性,自性就是,就是佛的真身法身,佛法就在之中。所有有形有相的如:佛塔佛像代表着佛法的住世和提醒众生的作用,绕佛绕塔与看到佛像,口念着佛号或咒语(真言),是提醒自己要做到口念带动心念,要围绕着佛在经中的教导,按照佛在经中的教戒去想、去说、去做,真修真干,受持大乘,利益众生,使自己的心行与佛在经中的教戒,与真言(咒)全部相应,这就是如理如法地做到了口念带动心念。这样才能回归自性,修到真实功德,化解一切灾难,出离困苦不堪的六道轮回,走上成佛的菩提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