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什么是业力?
答:业力是人产生的思想意思,在平时事物中做出的各种行为而形成。业力有善业和恶业之分,是如阴阳关系,是如好与坏,是如正与邪的对立性。业力,是身、口、意所作所为之因所累积的果。
善业产生善果,恶业产生恶果,善果是一种福德,能够转化为福气,表现出的是健康、向上、正道、善良,最终获得正果;恶果是一种败德,不良习性,邪思邪念,错误行为,转化的是病患灾难,表现的是烦恼痛苦,最终是不善果,这些都归于业力。
业力重则不能获得静定,需要通过除业力获得静定而产生智慧。
看了上面的话,学修要明白,人要获得智慧,是需要除掉业力才能够达到的。
说,我行善,积德,能获得智慧吗?告诉你,不能,智慧需要静定获得。
获得静定,是功德事
行善积德,是福德事
业力最后要了,也就是说,善恶都要净化,无任何挂碍,没有善,也没有恶,这是还虚,这是开启智慧的妙法,但是,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修行。
最开始,要积德,需要掌握善恶,以善为基,聚厚德,然后就要化净,处与还虚,接下来,从还虚中走出来,在生活中进行觉悟证道,这是次第步骤的先后关系。
说;我直接还虚行不,不可以,因为无德不达,说;我直接证道行不,不可以,因为你没有智慧,因此,智慧是根本,从中发现什么了吗?
悟性,就是能够融汇贯通,学法的过程,就是增长悟性的过程。明法后,是悟道的开始,学道,就是学法,修道,就是修行。
修行,最开始不能入静,是为什么呢?因为,不善业力在身,想入静,是如海市蜃楼,更是空中楼阁,就是不现实,做不到的事情,那只能是徒劳,需要铲除心性思想上存在的陋习,叫堵漏,这是必要的手段,这就是筑基,更叫修功夫,功夫的提升,是功德。
功德,就是完善自我,有了深厚的功德,才有以身作则的榜样,这是率先垂范的行为,这个行为,就是行道,行出来的是福德,也就是说,自己本身没有什么功德,也就不会行什么福德,一言一行,都是在体现自己的功夫。
功德有深浅,福德有层境,德性败坏者,其表现的是什么。能行大善吗?行不出来的,小善都很难做到,其心性思想都在想什么呢?
色欲,,贪得无厌,狠毒,其行为呢?就按照自己的心性去做,所以说,什么心性就产生什么行为,这样的人,最好是越少越好,其在社会上的存在,就是垃圾,社会的渣子,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都不利。
但是,这个社会上真的能做到把这些道德败坏的人清理干净吗,不能,按照道的法则,阴阳关系,是如把大街小巷的垃圾清理干净了,可还是继续造,如果不造垃圾,就是没有人的地方。
那么,垃圾不清理行吗?不行,就需要有环卫工人的辛苦。一面造,一面不断的清理,这就是平衡,这就是道的规律,明白这个象,就不用去对社会上存在的垃圾有什么厌恶了,你要理解。
就如,你行走在大街小巷,看见路旁的垃圾,你能站住盯着看去恨吗?就是当见之如不见,不住与象。你要内心有平衡的道,有垃圾,同样有优良,这就需要由修复你自己的心,来平衡与道。如果能悟得此道,心态就不会处与低落,也不会抑郁,要看到长远,全面。
我对身边的垃圾,都不执,存在不厌,见之不入心,是为净,这就是境界。
有的人,那个累,见不得一点点赃物,不睡觉也想方设法的去收拾干净,那可就是着了相,但是,这又不是说随便造垃圾不管不顾了。
学修:乙未年四月十四日呂祖誕辰大吉良辰之日,誦太上仙經一卷。减万劫!福生無量天尊!!
吕老师:读经减劫是什么意思呢,是明经意而进行实修真炼才能够产生作用,绝对不是读了经就能减的问题,你读的如何好,如何勤,不实际去行,那是丝毫不起效果,这就是很多人去烧香拜佛后也没灵验啊,为什么呢,就不信佛了,因为其心不明,法不懂,意不知,只是去执与表象,怎么能有效果。
理解错误法意思,必然导致乱语。扫人间妖怪,先扫自心妖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