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小说小说> 一村一策 一户一案 黛溪街道:精准扶贫开良方|精准扶贫 邹平实践

一村一策 一户一案 黛溪街道:精准扶贫开良方|精准扶贫 邹平实践

2020-11-14 11:00:16

邹平在线
邹平
最值得关注的微信媒体。定期推送邹平新闻、文化、生活、教育等各方面的优质内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报讯  “多亏了办事处的关怀和帮助,让俺这个家庭才重新有了希望,要不然俺都不知道日子该怎么过下去了。”正在照顾重病丈夫的崔云霞这样对记者说。她的丈夫田启刚今年52岁,是韦家村普通农民,2014年底确诊患有肺癌,目前已住院化疗8次,花费17万元,她自己也患有慢性病,劳动能力有限,患病以来,既要支付高额的治疗费用,又要供学医的女儿上学,原本幸福的家庭生活变得步履维艰,一家人陷入了艰难的境地。


  今年2月,街道精准扶贫工作全面铺开,田启刚也被列入了贫困户之一。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一步步推进,田启刚一家的生活发生了大变化。田启刚的治疗得到了大病救助,考虑到他的妻子崔云霞身体状况不佳,街道安排她在村里做保洁员,既能增加收入,也能照顾患病的丈夫。看着家里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田启刚久病憔悴枯瘦的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他对记者说,生病以来让他最高兴的一件事儿就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儿,在街道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在县中医院找到工作,成为了一名医护人员,解除了他最大的担忧。街道扶贫工作组工作人员刘继中说:“孩子是一个家的希望,向贫困家庭努力向上的孩子伸出援手,拉她一把,也就让整个家庭都有了希望。”


  黛溪街道在今年的扶贫攻坚中,开出扶贫良方,创新扶贫模式,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案”, 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实施“精准”扶贫。成立了由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作为帮扶责任人,并对帮扶责任人进行工作培训。严格按照上级政策和程序开展工作,对贫困家庭一一进行入户核实,通过前期精准识别、民主评议、公示等工作,确立了9个村、共19户(42人)贫困户。


  在黛溪街道,贫困家庭的家庭结构和致贫原因不尽相同,脱贫方式也因人而异,要想帮助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达到真正的脱贫,就要找到适合每一个家庭和个人的路子。各责任组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并对贫困户进行了分类梳理,分别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帮扶救助措施,让扶贫方案“私人订制”化,责任到人实施帮扶。像田启刚这样有部分劳动能力的家庭共有6户,根据他们年龄、身体状况、残疾程度,为他们协调街道所辖企业、相关单位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截至目前,通过就业脱贫的贫困人员都已走上工作岗位。


  十里铺村的牛翠华今年42岁,独自养活两个学龄孩子,大女儿面临升入中学,小儿子也到了入学年龄,因孩子需要照顾,没有学历,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四处打零工维持生计,三口人租住在简陋破败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里。面对初次来访的街道扶贫工作人员,只能无助地抹着眼泪。街道党工委委员、人武部长崔和军作为扶贫工作责任人,深知这母子三人所面临的困境,和工作组商议后,为牛翠华一家找学校、找工作、找房子,成为了当务之急。工作组成员多次与牛翠华交流,争取她和孩子的意见,用最快的时间为两个孩子联系好了学校,确定了黛溪小学和黛溪中学两所学校,保证九月份顺利入学。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问题后,就开始在学校周边为母子三人找住房,工作人员为牛翠华找了两处房子供她选择,定下了住房的问题后,又协调县农药公司与牛翠花达成用工协议,一家三口的生活步入了正轨。


  像牛翠华这样特殊原因致贫的5户贫困户,街道根据困难原因分别制定了帮扶救助方案。对前城村张鹏和成五村刘以远的精神问题,街道工作人员与其到县精神卫生中心进行检查救治,同时帮助其办理了精神残疾人证,申报了困难残疾人护理补贴;,劳动能力差和所居住房屋为危房的双重问题,已帮助其申报了危房改造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对确无劳动能力又无专业技能,年老体弱、重病重残原因造成贫困的,黛溪街道有11户22人,街道已按照民主程序,为其办理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脱贫工作事关民生和谐幸福。黛溪街道扶贫工作组走遍每一家一户,了解每一个人的真实想法,做好沟通交流,为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人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让他们发挥一己之长,绝不让一户困难家庭“掉队”,走上共同富裕之路。(记者 耿悦 陈 振 王莎莎




  如果感觉文章还不错,欢迎转发↗↗、文末点赞↓↓、关注我们↙↙联系我们→电子邮箱:jinrizouping@163.com 热线电话:426125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