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小说小说> 行旅 | 沈芳:寻访云梯关

行旅 | 沈芳:寻访云梯关

2020-10-18 14:15:54




寻 访 云 梯 关
文|盐城市登瀛小学  沈芳

当汽车穿过路两旁的杨树林,到达响水黄圩镇的时候,偏僻和寂寞是给它我的最初印象。下车的时候,我说我要去云梯关,一辆三轮卡立即过来,年近七旬的老师傅说他愿意送我去。

三轮卡在斑驳的水泥路上行驶,前两天一直是雨天,今天虽然没有下雨,但晌午的阳光穿过层层云朵,照到地面的时候,还是没有了烈夏的炎热。车子外面一座两层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门前盛开着鲜花,屋后是绿油油的菜地,还有鸡飞狗跳的一组图画。路的东边是一片田野,,我看不清里面的风景,只有清凉的风留在脑后。一块块玉米地和黄豆地在眼前掠过,玉米秆一律半米多高,黄豆秆才齐到你的脚脖子。开车的老师傅说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知道有关这块土地的前世今生,他家里也有一块农田,里面种着水稻,老奶奶伺候着它们的生长。

车子到了云梯关村,在古寺庙的门前停下,这是一座新修的寺庙,崭新的琉璃瓦发出耀眼的光。师傅说:“这就是禹王寺,云梯关石碑就在里面。”“这里是清康熙三十九年河督张鹏翮奏请敕建的禹王寺的旧址吗?”我问。师傅笑了,他说是,不过在旧址上历代修缮的建筑在1943年毁于战火,这座寺庙是2001年重建的。


走进大门内,天王殿大门紧闭,那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完全传承了明清时的建筑样式,大门两边黄色的墙壁上龙的图案彰显出皇家的威严。大雄宝殿壮观气派,它两侧的观音殿、财神殿、禹王殿等大门敞开,菩萨们随时接受善男信女的顶礼膜拜。但两殿前面高高的香炉里没有香烟缭绕,当然我也没有听见僧家的诵经声和香客的祈祷声。师傅说,每年农历4789三天是庙会,四邻八乡的人都要过来烧香拜佛,那时这里可是人的海洋。

庙里的最高建筑是一座七层的望海楼,它的历史要久于禹王寺,禹王寺建于清朝,而望海楼则可以追溯到唐朝。它最初的名叫“海岱楼”,唐代诗人杜甫在《后出塞》诗中写到:“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这里的“海岱”就是指海岱楼,即望海楼。登上望海楼,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应该看见淮水茫茫、鱼帆点点。但沧海桑田之后,我看到的是一马平川的田野,还有杨树稍头翻动的点点绿波。

距离望海楼不远的南面是一座漂亮的六角亭,亭子里立着写有“古云梯关”几个隶字的石碑。老师傅说:“这块石碑最初在嘉庆二十四年,为留存云梯关遗址而立。”我知道,作为“江淮平原第一关”的云梯关,是古淮河的入海口,宋元时期就开始了它的漕运功能,并在此设关,征收关税;明朝时它是苏北海防重地,;黄河夺淮入海后,泥沙堆积海岸扩展,关隘变成陆野,清政府撤销了云梯关。如今只有这块石碑落寞地见证当年“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的繁华似锦。


坐上三轮卡,我又见到了古黄河入海的故道。站在黄圩和滨海交界的细长的石桥上,我很难想象古黄河水怎样把这里冲涮成状若云梯的十余道河湾,让这个地方有了云梯关的名字。我也想不到它是怎样漫过这样低的河道,把大量的泥沙堆积到禹王寺,让这里又有了一个个源远流长的传说。我只看到向东望不到头,向西见不到尾的水面上,阳光静静地洒落。没有喧嚣,没有车流,有一点原始风情,但也算不上世外桃源。因为河岸边大片大片的白杨树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里面有知了欢快地鸣叫,有老黄牛悠闲地吃草,还有水鸟“哇”地一声从你眼前掠过。附近的稻田里十几只白鹤站立着,或遥望,或凝听,或徜徉,完全是一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样子。老师傅说它们在觅食,它们要吃掉地里的虫子。傍晚,当风儿夹着远处荷花的清香飘忽而来的时候,你绝对闻不到一丁点汽油的味道。

 此文发表于2015年8月14日《盐城晚报》


文 | 盐城市登瀛小学  沈芳

编辑 | 亭湖区教育局办公室




盐城市亭湖区教育局官方微信

(微信ID:ycthjy)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亭湖教育在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