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剧制作环境的困局,赌明星还是赌IP?
来源 | 腾讯娱乐(文/楚飞)
网络剧的井喷,迎来了许多精品剧的诞生,同时也推动了资本和热钱凶猛暗涌的现象,网络剧市场环境及生产制作的模式在这些年发生了巨变,大IP被疯抢,拿高片酬的大牌演员也越来越多,对网络剧来说,这到底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呢?
腾讯公司副总裁、企鹅影业CEO孙忠怀、耀客传媒董事长吕超,柠萌影业总裁苏晓
今日,两场围绕“网络剧市场环境”的论坛在上海举行,腾讯公司副总裁、企鹅影业CEO孙忠怀、企鹅影业副总裁韩志杰、耀客传媒董事长吕超,柠萌影业总裁苏晓、制片人白一骢、导演杨磊、编剧冯骥展开了一次意见交锋。
身为影视制作公司的老板,耀客(《幻城》的制作方)的吕超以及柠萌影业(《小别离》制作方)的苏晓,其实早已投身网络剧的市场了,他们选择的网络剧题材还都是大的玄幻剧和探险题材,这本身就是网络剧题材容量大的一个优势,传统电视台可能做不到。
苏晓认为影视公司投身做网络剧是迟早的事,“要站队的话,我们就要早点站队。”
孙忠怀指出,企鹅影业天然的优势就是根据互联网用户需求,预测未来的内容需求,但市面上的影视公司能否清晰正确地判断“两年后的买家是否还愿意买单”,本身就存在着风险。那在做预算配额时,影视公司是否会更倾向于投资网络剧呢?苏晓指出目前的一个尴尬处境,“我们也力求对用户判断更精准,依靠可量化的数据来做判断”,但还是很难,“艺术和工业相结合的体系,赌的是两年以后的市场,两年以后市场对这个产品的评价是什么样子,很难避免大家赌的成分。”他还很尖锐地提到了一个现象,网络剧未来投放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影视公司就赌得更厉害,“破产都有可能”。“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制作公司和平台之间趋向于订购的方向,也是必然的。”吕超认为,互联网公司和电视台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投资网剧,他看到的更多是用户的改变,“互联网最可信的一定是用户的思维,以后会更加市场化,一切都取决于用户。内容公司未来会根据题材来决定适合做网剧,还是做电视剧。”
腾讯公司副总裁、企鹅影业CEO孙忠怀
“我当然愿意做超级网剧”,苏晓接过话题,“题材上追求更广泛,穿越的,涉案的,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尤其是和付费相关的内容,“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平台越来越多,采购方越来越多,而最担心的是买家越来越少。”从苏晓的分析来看,目前影视制作公司在行业里免不了要赌,但是他希望看到“市场的蛋糕能做大”,“数据说互联网广告今年增长了50%以上,如果付费用户、内容和电商结合能把蛋糕做大了,冲这个方向,我是愿意赌的。”但是吕超不完全认同苏晓提出的这种赌,“市场永远是有平衡的,平台和制作公司都有责任。”
虽然影视公司都在大力投身网络剧的市场,但很容易让人造成一个误区,是不是只要投网剧就能赚大钱?事实上并非这样,吕超就解释说,“从收入来说,单纯做网剧没有比做传统电视剧高,网台联播还是收入最高,其次是电视+网络,再才是网络剧。”
但是现在视频网站除了在购买网络版权之外,也参与了许多要在电视台播出的传统电视剧。孙忠怀提出疑问,对影视公司来说会不会首要考虑互联网其次才是电视渠道?他还提出一个目前市场上正在萌芽但还不成形的说法,如果版权费超过50%,互联网有超过一半的版权,就应该由互联网主控,如果版权费收入主要来自电视台,就由电视台来说了算。如何平衡视频网站和传统电视台的关系,谁更应该有话语权呢?
腾讯公司副总裁、企鹅影业CEO孙忠怀
对此,吕超认为“以谁出钱多就谁是老大”的标准不公平,他以《如懿传》为例,没有人会认为它是一部网络剧,“它面对的是传统的观众,而不是单纯的互联网观众。”苏晓则肯定地表示“制作方肯定是要跟平台绑在一起的”,他指出其实现在电视剧和网络剧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以前网剧以低成本打擦边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网络剧的成本还会更高。但是播出的时候哪个应该更具备话语权,苏晓认为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如果是制作方发起的,谁先签合同,账算得过来,那就按这个来。这是大势所趋。”
孙忠怀把话题回归到对网络剧的定义上,他认为,“首要的投资方是哪个平台就谁有话语权,这个比较科学,虽然不会立刻发生,但是呼声越来越强。”他还指出,目前市面上一些主流的影视制作公司对“网剧”的定义还有所误解,“买方的资金配额决定了他们项目的预算,大项目还是给电视台,创新性的、尝试性的题材才给网络?但是来自我们的资金配比已经倒置了。”他所提到的“倒置”是,以前视频网站会花大价钱去购买版权,但是后来逐渐变成一半版权剧一半自制剧,直到现在只有30%的预算是留给传统电视剧的。
这两年,网络剧的关键词就是“大IP”,大IP延伸出来的现象就是“大IP依赖大演员”,从而引发了IP的争夺,演员资源、发行上的各种争夺。企鹅影业副总裁韩志杰开门见山地向嘉宾发问“演员的片酬比例到底多少才是适合的?”成功打造过《暗黑者》系列的制片人白一骢笑言他是一个很纠结、分裂的人,“因为我们希望找一些不要那么贵又演得很好的演员,但是想做口碑又想要流量,是美好的愿望,现实是要妥协的,放弃口碑还是放弃流量....我的世界观是打架的。”他指着台上的导演杨磊、编剧冯骥以及他自己开玩笑说,“我们三个还比不过一个小丫头的片酬,我们和那些演员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企鹅影业副总裁韩志杰、导演杨磊、制片人白一骢、编剧冯骥
白一骢认为,IP不需要大演员,关键要合适,“剧好看就会火,不一定要巨星”。 “什么IP和演员,都不那么绝对”,杨磊继续说道,其实好莱坞也算不明白,IP和演员的数字并不是最准确的数据,“能否专业地去判断,去知道观众的共鸣点是什么,这是最重要的。IP是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而已。”
编剧冯骥分析说,IP只是降低成本风险的方式,但是核心还是要放在创作上,依赖大演员带来的恶性循环就是演员不把演戏当成是创作,而是赚钱的手段。白一骢和杨磊都认同的一个非常不利的现象是,如今原创IP水平大幅度下降,而且越来越缺乏能用专业角度去看懂剧本的人,“太多的人不专业,他们唯一能找到安全的方式就是IP,看不懂原创,过去很多人就有这个能力。”白一骢说。但是他们都认为“大IP的风潮会过去”,白一骢调侃道,“大家多扶持原创,大IP风就会过去。”
网络剧到底是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呢?吕超举例说,中国的电视剧如果能像美国一样,可以做到开拍这部戏就能确定播放的档期,并且有规划地一季一季地往下播,还不靠明星来抢观众,解决了这些问题,就能有序地创作和生产。他认为,现在中国的BAT平台可以实现这种模式,“网络剧的市场有可能让中国的影视制作业进入比较理想的、长期的、有序的、追求品质的阶段。”
企鹅影业副总裁韩志杰
“从内容生产方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代,网络平台投入更多的资金,我由衷希望互联网的平台方拥有先进的思维,来促进先进内容的产生,大家都担当更大的责任。”吕超如此说。苏晓觉得区分最好或最坏都太极端,事实上他认为行业正越来越理性,“资本和热钱不像之前那么多,对赌的案例也不像以前那么多了,还是把更多的精力去做内容,少花时间去做并购,这样反而是对行业更负责任的态度。”
网络剧怎么就火了?
来源 | 大连文化眼
我们先科普一下什么是网络剧(网剧):网络剧泛指一切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播放的专业剧作,分为纯网剧和全网剧。纯网剧的目标观众是网络视频用户,以互联网作为唯一播放媒介或者核心首播媒介,最典型的就是《屌丝男士》,而最近比较火的《余罪》总点击量突破了20亿;全网剧是指在电视台播出后登录各家视频网站的传统电视剧,其受众还包括很大一部分的传统电视观众。而现在的一些网络剧则呈现出依托超级IP、实现高成本投入的大制作趋势,比如刚开播不久的《幻城》也有着很高的收视率,吸引了大批“粉丝”。
《太子妃升职记》的大红使许多影视界人士连连摇头,表示不懂。这部打着穿越旗号的古装剧,不仅剧情极为雷人,很多镜头被网友直指太污,就是单看人物的造型与服装也很难想象会受到如此多网友的追捧,但出乎意料其豆瓣评分竟然达到了7.3。以传统的欣赏眼光来看,《太子妃升职记》的走红是不正常的。更有趣的是随着观众对该剧吐槽的升级,该剧的点击量未降反升,出现越骂看的人越多的情况。
《余罪》虽然在品质上要远高于“太子妃”,但还是有许多网友指出该剧的各种胡编乱造与违背常理。其实很多网友也都知道剧中有太多违背现实常理的情节,但还是觉得好看,还是会追着看。原因是什么呢?“比有些假惺惺的一本正经地花了大成本的电视剧电影好看!”“看的就是它不按常理出牌!”这样的评论似乎代表了“网络亚文化”下许多网络剧追捧者的心态。
众多网友对《太子妃升职记》津津乐道的不是剧集品质如何,而是剧中的男变女、同性爱恋、奇特的造型等。这些传统电视剧中难以看到的元素带给网友们新鲜刺激与差异另类的感受。剧集的逻辑、剧集的形式美感、剧集的立意深度和弹幕弹出、满屏吐槽时的狂欢互动相比不再重要。而且越是所谓权威在批判,网友们就越是反弹去支持,这种反弹带有强烈的叛逆意味。
《余罪》中张一山的表演得到了公认的正面评价。张一山的成功恰好就是因为他所饰演的余罪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敢想敢做的、挑战权威的逆袭小混混。网友们认可这样的小人物,喜欢他张狂的痞劲儿中那种爱谁谁的气场。余罪的每个表情、每个细节动作都在向网友强调着——“我就是我!”这不正是90后群体最为鲜明的个性标签吗?而90后正好是网络剧的主要受众群体。
这一代网络观众要远比过去的传统观众更能接受剧集的无厘头、游戏化甚至恶搞化。在这种“网络亚文化”影响下,网络剧只要人物够帅或够酷,只要有足够的娱乐性,只要有槽点可以让大家聚集话题不断讨论,或者说只要能抓住一个能够扣动网友们内心需求的点,就可以获得网友巨大的关注,成功博得点击率。而一些制作比较精良,循规蹈矩地按照传统电视剧模式制作的剧集,尽管可能在央视或各卫视播放时会获得观众认可,但放到网络平台播放时,却很难取得像网络剧那样的高点击率。
所有的文化现象都是时代精神的延伸。互联网时代,一方面创造、超越、包容与多元成为主导精神,另一方面过度娱乐、消解意义、感官消费等也无孔不入、肆意横行。网络剧是这一时代的精神产物,泥沙俱下,美丑杂陈,发展到一定程度,其自身就将重新洗牌以求新的发展。抛开网络剧种种问题暂且不提,仅是网络剧的出现对传统电视剧所形成的竞争与冲击就有助于电视剧制作新蜕变的发生。
上下滑动浏览以下文字消息:
2016年网剧十大必火元素盘点
1 、探险
例:《鬼吹灯》(腾讯视频)、《老九门》(爱奇艺)、《摸金符》(爱奇艺)、《茅山后裔》(乐视视频)等
2、职业揭秘
例:《重生之名流巨星》(腾讯视频)、《创业时代》(优酷土豆)、《法医秦明》(搜狐视频)、《虐渣指导手册》(PPTV聚力)等
3、“幻”字头
例:《九州·天空城》(腾讯视频)、《执念师2》(PPTV聚力、搜狐视频)、《诛仙·特别篇》(腾讯视频)、《爵迹》(爱奇艺)等
4、起点(修真)文
例:《龙蛇演义》(芒果TV)、《凡人修仙传》(乐视视频)、《阳神》(乐视视频)、《斗破苍穹》等
5、二次元
例:《黑白无双》(乐视视频)、《全职高手》(腾讯视频)、《画江湖之不良人》(爱奇艺)、《镇魂街》等
6、都市怪谈
例:《灵魂摆渡3》(爱奇艺)、《都市妖奇谈》(爱奇艺)、《我不是妖怪》(爱奇艺)、《异现场调查科》(乐视视频)、《七根凶简》等
7、穿越时空
例:《寻找前世之旅》(爱奇艺)、《拐个皇帝回现代2》(乐视视频)、《寻秦记》(优酷土豆)、《不负如来不负卿》
8、新、旧武侠
例:《少年股神》(腾讯视频)、《雪中悍刀行》(响巢看看)、《欢乐英雄》等
9、偶像团体加“萌”
例:《我的贴身校花》(搜狐视频)、《超少年密码》等
10、金牌团队加持
例:《鬼吹灯》(腾讯视频)、《灭罪师》(爱奇艺)、《无心法师2》
责任编辑:柴婧婷 责任主编:卢誉菲
【本文为“剧宝”汇总相关媒体报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关注剧宝|带给您每日前沿资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