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考生和家长在查阅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时,对院校招生专业中出现的“某某类”常常困惑:“这个‘类’是什么意思?如果考生被该‘类’录取了,到校后招生院校会进行怎样的安排?”
7月15日,内蒙古招生考试官网微信帮您做了解答。
据了解,很多考生和家长打开招生计划,查找考生报考科类下某一批次的院校招生专业时不乏“工商管理类”、“计算机类”、“机械类”等等的“某某类”,而且会在诸如“工商管理类”下括号中注明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这里的“某某类”就是高校招生计划中的学科大类招生,大多以“类”的方式来命名,简称“大类招生”。
到底什么是学科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有什么作用?后期,高校对录取到大类专业的学生会进行如何分配?您想了解的有关大类招生的事儿就在这里啦!
我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设置是按“学科门类”“专业类”“专业”三个层次来设置的,即一个学科门类下面设置若干专业类,一个专业类下面再设置若干专业。高校为了引导考生理性填报专业志愿,通常将同院系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的专业进行合并后的招生方式就是学科大类招生。高校按大类来招生并不是相近专业的简单归并,而是高校进行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涉及人才培育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式转变的深刻改革和发展,更是高校在招生和选拔机制上的一种创新。
按大类招生方式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大部分院校先期不分专业,按大类统一教学培养,进行通识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和专业基础教育,经过1—2年(部分院校是一个学期)的基础培养,采用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意向和兴趣爱好选择大类专业中包含的专业方向继续学习;学校依据学生前期学习成绩,综合考虑专业容纳情况,在师资等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将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
对于初出高中校门的大部分莘莘学子来说,还未曾全面仔细考虑过自己人生的职业意向,既使是有些同学也曾设想过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那也有可能是一时兴起,想法未必成熟。在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大多数考生会听取家长的参考意见。考生自己的喜好到底是什么?将来步入社会时,现在的选择是否正确?时下热门的专业四年后是什么景气?我想大类招生正是为您解决这些困惑的。
大类招生改变了过去单一学科式设置模式,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原则,以强化做人(人格素质)和做事(职业能力)为起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行业经济结构变化为依据,以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重点,实行大类招生,小专业施教。用高校招生专业人士的说法就是,打通相关学科内各专业低年级课程设置,加强专业认识教育,让学生对专业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便于学生在大类分流和跨大类转专业时理性选择专业。
扫描二维码在线咨询,报名学费立减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