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小说小说> 弥陀赐予众生的亲缘

弥陀赐予众生的亲缘

2022-07-29 08:08:37

目录

(小编:我们与弥陀也是同命运共呼吸的关系。十方众生实是我,极乐世界是我的,这种信心很大,但却是弥陀希望我们建立的。)

亲缘——父精母血故亲,非此则不亲,天性自相关。

所谓“亲”是什么含意呢?亲就是亲近的意义,跟谁亲近呢?是跟阿弥陀佛亲近。我们是念佛的人,所以阿弥陀佛跟我们,我们跟阿弥陀佛是彼此亲近的,而且是一体不离的亲近,在这里就用父母跟儿女这种亲来作为比喻。(小编:父子至亲,天性自然。母子连心,理所当然人。这种关系在我们的心中,最容易激起温情。)

一、骨肉之亲,天性自然

我们中国字造得真的是富有内涵,也很有艺术。这个亲是怎么写呢?只要把它的笔划拆开来,就可以体会到它的内涵。这个親就是一个“立”下面一个“木”,也就是站在树木之上,右边一个“见”,向着四方来瞭望。为什么这种形象、这种动作叫做亲呢?而且是骨肉之亲的亲呢?在古代缺少出入交通工具,也没有彼此通讯联络的科技发明,在以前那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时代,当亲人外出工作或者旅行,当孩子到外面游玩,都是用走路、爬山的,既没有电话、没有手机,也没有车子可以搭坐。当临近傍晚之时,甚至外面天逐渐暗下来又下着毛毛细雨,可是我们可爱的宝贝,到外面去游玩,还没有见到影子,还没有回来,这个时候焦急的父母就会巴不得赶快爬到高高的树上去看一看我的宝贝回来了没有,天都将暗了,雨也逐渐要下来了,万一在外面不能回来怎么办,这个就是亲。这种情境唯有身为母亲或者是父亲者才有这种焦急的心,如果是漠不关心的外人,他是不会有这种动作的。所以这个亲,就是站在高高的树木之上向着远处四方焦急地在瞭望亲爱子女的踪影,这就是亲。

这个亲是代表骨肉之亲、父母儿女之亲,在这里所谓“父精母血故亲,非此则不亲,天性自相关”,父母跟我们的亲、儿女跟我们的亲是最亲密、最直接的,也就是所谓的一等亲。我们的伯父、叔父、姨妈或者兄弟姊妹,都是由于我们的父母而引起的,如果他不是父母的亲兄弟,当然就不是我们的伯叔父;不是父母的儿女就不是我们的兄弟姊妹,所以这种亲是最亲的。

我们之所以有这个人身,是由于过去世我们的神识(一般所讲的灵魂)来投胎的,借着父精、母血,跟我们的神识三者和合:我们的神识为因,父精、母血为缘,然后有我们这个人身,这三种如果缺一的话,就没有我们这个身体。我们现在有这个身体,不管我们年幼年老,我们全身之中不论骨头也好、血液也好、五脏六腑也好,没有一点一滴不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的精髓所成就的,这就是“父精母血故亲”,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感恩父母生下我们,一方面也要想到如何来回报,同时好好藉假修真,来解脱自己和父母的生死轮回。

因为父母跟儿女有这个父精母血的关系,所以父母生下儿子,不管这个儿子是美丽聪明,还是丑陋愚钝,都是自己的宝贝。因为是骨肉,就不会因为生下来丑陋或者是弱智,就把他视为外人舍弃;因为是自己的儿子,所以即使他(父母)贵为皇帝国王,也是视他的儿子为宝贝、骨肉而相亲相近,不会认为我是一国之王,所以我对自己的儿女也跟对一般老百姓那般疏远。所以这种亲是非常的亲,而且是自自然然的亲,天性相关,是不假勉强、不假造作的。(小编:子不嫌母丑,父不厌子恶。这种亲情是无条件的,因此也是最让人信任的。)

二、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弥陀赐予众生的亲缘

那么要怎样用这个比喻来形容阿弥陀佛跟我们的关系呢?我们念佛人跟阿弥陀佛亲,不是因为我们念佛人念佛了,就跟阿弥陀佛亲,或者是我们有佛性所以跟阿弥陀佛亲,或者我们发四弘誓愿、行六度万行,所以就跟佛亲,都不是这样。是因为在十方三世恒河沙数诸佛当中,有一尊佛他是为十方众生发下了“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愿,所以才跟十方众生有了这种亲缘。也就是阿弥陀佛为十方众生发了“只要他成佛的话,必要使十方众生来称他的名号往生他的极乐世界,如果不能够使十方众生称他的名号,而往生极乐世界,他就不能成正觉,就不能成佛”的愿。因为有了这个愿,所以自自然然地跟十方众生,尤其是跟念佛人,就有了比父精母血的父子母女之亲还要更亲的关系。

为什么?因为以念佛为因,以阿弥陀佛正觉功德的愿力为缘,内因外缘和合,阿弥陀佛才能成正觉,而我们也才能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我们跟阿弥陀佛的亲。所以阿弥陀佛之所以有阿弥陀佛的这个生命,是建立在十方众生念佛能够往生之上的;而十方众生念佛之能够往生,也是建立在阿弥陀佛成正觉的功德愿力之上的。所以念佛的众生跟救度的阿弥陀佛是一体不相离的,是相依相存的,是缺一即倒的。这个愿就是第十八愿,是阿弥陀佛的生命,也是我们念佛人的生命,有了这个愿,才有阿弥陀佛这尊佛的存在,有了这个愿,才有我们被阿弥陀佛救度,获得永恒安乐成佛的生命,所以两者是一体不离,这就是“往生正觉、机法一体”。

如果阿弥陀佛没有发下这个愿的话,那我们想想看,佛的境界是超越一切大小乘之上的,三贤或是十地的菩萨距离佛的境界都已非常遥远了,声闻缘觉更是望尘莫及,连佛名都没有听到过,因为小乘教法当中并没有十方净土、十方佛,何况我们还都是具足贪瞋痴的凡夫,再怎么样经过百劫千劫高声地念佛、谦卑地顶礼或者入定观想佛,都与佛长相遥隔,而非长相亲近。(小编: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弥陀对十方众生的爱和无条件的救度呢?这种爱是永生永世没有停止的!是累世累劫的!)

今天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听到了;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看到了;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知道了。这就是善导大师所讲的:“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是因为阿弥陀佛有发下第十八愿“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因为有了这个愿,而他也已经成正觉,完成了这一句万德洪名“南无阿弥陀佛”,也具备了佛无碍的光明,因此十方众生随顺这个愿,也就是专称弥陀佛名,阿弥陀佛就听到,礼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看到,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听到,众生只要有心,就与这个频率相应了。因为有了这个频率,我们接上这个开关,自然就能立即跟他感通,如果根本都没有这个频道的话,哪里会有这个开关让我们去开呢?所以说,我们专称弥陀佛名,就跟阿弥陀佛有了亲缘。

十方诸佛跟我们有没有这种亲缘呢?没有!为什么?因为天下男人虽多,爸爸有几个?一个;天下女人虽多,妈妈也只有一个;十方诸佛虽多,只有阿弥陀佛跟我们发下了“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本愿,其他的佛都没有啊!之所以儿女跟父母亲,是因为有父精母血为缘,自己的神识为因;我们之所以跟阿弥陀佛亲,是阿弥陀佛发下了“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缘,加上我们专称弥陀佛名为因,因缘合和才有“往生成佛”,这个就是亲。(小编:我们因为念佛的缘,与阿弥陀佛结下亲生父子的关系,阿弥陀佛把所有放在六字名号中,让我们念即得:现生利益和来生大利。如果你是一个孝子,一旦体会到这种慈悲的佛爱,你肯定会从心底感恩和报恩!)

节选自“第十八愿善导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