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小说小说> 【锐评】不为学生成长服务的课辅教材不要也可

【锐评】不为学生成长服务的课辅教材不要也可

2020-10-14 08:06:47
点击上方“中国教育之声”可订阅哦!


王瑶
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72次入选“锐评”栏目

学期伊始,一些地方的课辅材料成指定配发教材,种类合计起来竟有近20种,让教师和学生苦不堪言。有教师表示,担负的工作量已经够多了,根本没有时间再来批阅这些课外资料,意见很大却无可奈何;而对学生来说,资料上的有些题目与实际偏差较大,无从去做,再加上当地配发的各种“中小学统一作业本”,早已不堪重负。(9月26日中青在线)

当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尚未得到有效改善,减轻教师负担的呼声又逐渐高涨。究其原因,无非是教育领域的固有症结未能完全疏解。减轻师生负担,回归教育本真,是改善教育生态的当务之急。然而,改善教育生态之路任重道远不说,一些教育领域的“妖风怪气”却开始趁机“作乱”。

这些由上级摊派而来的课辅教材与以往“人人喊打”的教辅资料有着不同的命运。想要教辅资料出现在学生手中,学校只能偷偷摸摸地进行,而课辅教材则不然,其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审定,下发到学生手中合理合法。只不过,这些课辅教材有时与教辅资料一样令人讨厌:一是很多教材并不会被使用,加重师生负担不说,还会造成大量浪费;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层层摊派的形式引发多方不满,由此给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埋下诸多隐患。最终,家长百般无奈,师生怨声载道,学校只能背黑锅。有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不想方设法改变现状,还借助行政命令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这种反常理的做法背后,势必有着一些扯不清道不明的原因。

以前,教育部门严禁学校乱订各类教辅资料,一是为减轻学生负担,二是为杜绝不良风气。因为各类教辅资料的背后,都有诸多利益的羁绊。如今,各类摊派下来的课辅教材,虽美其名曰教材,实则与教辅资料无异,都是有关部门打着为学生服务的名义从中分取一杯羹。对师生而言,能称之为教材的,都能够为学生成长服务,若是以换取利益为目的,这样的教材不要也可。


·END·

中国教育之声


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网络互动平台

致力于提供独家的教育评论


长按下方二维码

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微信号:eduvoice


小贴士

怎样成为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很简单:登录


点击“阅读原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