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ovecunzhen.com
Tel:010-87660617
本期主播:武自存
首席青少年心理专家
国际亲子教育指导师
国际催眠艺术治疗师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本期主播武自存朗读音频
对待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智慧
见解是自己主观的判断,我们应该懂得求同存异。尤其是父母上了年纪后,他们的思想未必能与时俱进。如果儿女不了解这一点,而总是试图让父母改变,不能如愿时,便会产生矛盾。最终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还会伤了彼此的和气。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特征,懂得这种为人处世的道理,便可以减少矛盾。幼儿时期,孩子会模仿,所以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既然父母不可能改变,那就改变自己,服从父母的想法。不管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都具有老人的共同特征,这一点,对于僧侣、牧师、神父、政客都是一样的。
如果子女总想改变父母的想法,或者晚辈总想说服长辈,最终痛苦的都是自己。子女都不听父母的话,父母更不可能听孩子的话。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一方面的原因,父母有老年人固有的特征也是一方面的原因。所以说,在照顾自己的父母或者公公婆婆时能够顺着老人的脾性是最好的。能够逆来顺受也是一种智慧。察言观色、摸清脾性、互相理解,对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
不了解别人的性格,试图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理解别人、改变别人,双方的关系便会产生问题。如果知道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特点这个道理,那么就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父母、爱人、子女。了解了别人的性格,并能顺着他人的脾气,与人相处时就不会产生矛盾,从而更获得较好的人际关系。
版权信息:
书名:妈妈课
作者:【韩】智光/著 孙赟/译
音频信息:
主播:武自存
音频版权归存真心理所有,如需转载使用,请务必联系原作者。合作请联系:邮箱cunzhenxinli@126.com
心理咨询在线解答
【互动内容】昵称+性别+年龄+心理困扰(100字左右)
【互动方式】提交至微信公众号留言,或添加存真微信(微信号:15600303007)进行留言。
问
1、如果时间允许,或者说没到真正的deadline,自己明知有些事当下很重要,但总是做些非核心的事,认为自己要先做好准备,等到……再干,这是什么心理啊?
2、要怎么克服呢?
答
重要的事和有兴趣的事,或者换句话说,需要去干的事和想要去干的事对我们来说是有区别的。似乎对你来说重要的事,却并不是你想去干的,所以并不想着手去做,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在还可以回避它的时候,就尽量去回避,虽然你没有具体说重要而又一直拖延的事是什么,但能看到你心里对这件事的抵触,做非核心的事、做准备等等,更像是在寻求一个自己可以心安的平衡点:不想做,但是又不得不做,于是做一些与它相关的,这样自己心底就可以不用因为该做又没做而焦虑。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要从做这件事的内心动机入手。
存真心理陈老师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