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小说小说> 悲情天才唐伯虎:风流背后是酸楚

悲情天才唐伯虎:风流背后是酸楚

2020-11-03 12:32:02



阳春三月,桃花盛开。


一部玄幻剧,看得世间无数痴男怨女泪流成河。


但故事终归是故事,神话永远是神话。


而在五百多年前的现实世界里,苏州城外,一位身着破旧青衫的男子遗世而立。


其瘦长的背影后,是美得惊心动魄的数顷桃林。


春风吹起,花瓣漫天飞舞,仿佛下了一场落英缤纷的花雨。


飘飘洒洒中,数瓣桃花落在男子的长发和青衫上。


只见男子轻轻地拈起花瓣一枚,轻轻地举起,轻轻地放在眼前。


男子久久凝视花瓣,仿佛凝视自己曾经最心爱的恋人。


不知不觉中,仿佛已经沧海桑田,男子双眼满含泪水。


此刻,站在漫天飞舞的花雨里,只听见他喃喃地吟诵出了“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然后,他形只影单地转身离开。


背后,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当时,38岁的他或许不会知道,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会比所有的玄幻小说都要精彩。


他更不可能想到的是,他的名字最终将会响彻中华大地,且传颂千古,流芳百世。




故事的开始,让我们从明朝成化年间说起。


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公元1470年3月6日),苏州吴县的一个唐姓普通商人家庭出生了一个漂亮的男孩。


彼时,桃花漫天飞舞,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孩子一生命中注定与桃花结缘。


由于1470年为农历庚寅年,所以父亲唐广德为这个孩子起名唐寅,字伯虎。


自古以来,在这个世界上,就存在着一种天赋异禀的人,他们有着统一的称谓:天才。

而唐伯虎,绝对属于这群人中的一个。


他少有俊才,博雅多识。


当许多小朋友还在奥数班、英语强化班里投悬梁、锥刺股地大学、苦学、拼命学的时候,唐同学却到处耍弹弓打鸟玩。


因为学习这件事情对他来说,简直易如反掌。


而且令大家诧异的是,每次考试,唐同学都是学校第一名。


在尽情玩耍的时候,唐同学还没有忘记广交朋友。


十多岁时,他逐渐结交了一批趣味相投的吴县老乡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等好基友。


他们经常一起逃学,一起撸串,一起给隔壁班漂亮的女孩写情书,一起对着大街偶遇美女的背影吹长长的口哨。


读到这里,您是不是对上面几位同学的名字有些熟悉呢?


不错,他们就是在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里不断被恶搞的四位大神,历史上著名的“江南四大才子”,又称“吴中四才子”。


就这样,边玩边学,边学边玩,唐伯虎的学习成绩一直领跑全校,后面追赶的同学累得气喘吁吁。


实在是没办法,谁让您不幸与天才生长在同一屋檐下呢。


公元1485年,年仅16岁的唐伯虎同学参加苏州市(府)秀才考试,轻轻松松地就获得了第一名。


这一辉煌的战绩霎那间轰动了整个苏州城。


当大家一致夸奖他的成功时,小伙唐伯虎这个时候却微微一笑,飘然转身,摆出一个很萌的pose,随意地说出了一句很经典的话语:“成功?我才刚刚上路耶!”




有些时候,人生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


正当春风得意、万人瞩目的天才唐伯虎整日饮酒作乐,四处游山玩水的时候,他的家庭突然发生了天崩地裂般的变故。


1494年(弘治七年),唐伯虎的父亲唐广德突然因病去逝。


然后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一两年内,其最亲的母亲、妻子、儿子、妹妹相继撒手人寰。

而唐家殷实的家境也从此衰败下去。


这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


在最美好的年华里遭遇如此重大的挫折,我们的天才唐伯虎扛不住了,逐渐变得消沉起来。


他伤心欲绝,整日以泪洗面,天天喝得烂醉如泥,连读书人最看重的功名利禄这等第一要事也不再放在眼里。


好基友就是好基友,眼看这位绝世天才就要彻底沉沦没落,祝枝山前来安慰他,并陪他度过了这段艰难的岁月。


有了祝枝山无私、坚强的支持,经历过数个不眠之夜的痛定思痛之后,唐伯虎终于重新振作起来。


他放下酒杯,擦干眼泪,把失去亲人的痛苦深深地埋藏在了心里。


唐同学从此开启超强学习模式,闭门苦读,刻苦精研学业,成绩很快便重返南京各学校排行榜的榜首。


公元1498年(弘治十一年),南京应天府举行乡试,29岁的唐伯虎拨得头筹,考了全省第一名。


这在古代有个专业的术语:中解元。


如果您没有忘记的话,13年前,他是苏州市的考试冠军。


为了庆贺这一光辉战绩,。


由于玩得太过嗨皮,酒量本来就不太大的四人很快喝高了。


喝大了的唐同学摇摇晃晃地搂着另外三位好哥们的肩膀,语无论次地说道:“弟兄们,你们听好了,接下来我要去帝都北京啦,在那里,我将是全国的高考冠军……”


此时,醉醺醺的祝枝山、文征明及徐祯卿顿时酒醒了大半,他们知道好朋友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如果真如唐同学所说的那样,他挑战的将是中国科举考试中至高无尚的荣誉:连中三元。


所谓的三元乃是解元、会元、状元。


也就是在全省考试中获得第一名、在全国考试中获得第一名、在最高领袖皇帝亲自举行的面试中也是第一名。


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话,那么唐伯虎同学将成为大明立国130多年以来继黄观、商辂之后的第三位传奇!


要知道,黄观、商辂这两位大神在中国历史上那是有一定地位的。


虽然唐同学说的是醉话,但是他们三人却对此深信不疑。


尽管这哥仨也是才华横溢,也是文采斐然,但是他们知道自己与伯虎兄的差距有多大。


后来的历史告诉我们,唐伯虎同学真的没有说谎,他确实有着无庸置疑的实力,而且几乎成功。


可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却远远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向着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




冬去春来,名闻天下的唐伯虎信心满满地开始筹划前往帝都的征途,准备在那里实现自己“连中三元”的传奇神话。


一切准备就绪后,自信心爆棚的他在朋友圈里更新了一条微信:


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

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此信息一出,顿时引来粉丝们点赞、好评、加油声一片。


在疯狂点赞的粉丝们中,有位年龄小唐伯虎3岁的江苏老乡,名叫徐经。


徐经,生于江阴的豪门望族,属于典型的富二代,且其人文采斐然,与江苏众多文人雅士皆有交往,更是唐伯虎才子的骨灰级粉丝。


由于江苏距离帝都路途遥远、行路困难,所以考生唐伯虎、徐经两人便相约同船赴京会试。


如果当时的唐伯虎能够预测未来的话,他一定会为这次相约悔青肠子;如果让他重新选择的话,他会郑重地说出四个字:永不相约;如果非要给此加个期限的话,他希望是:一万年。

公元1499年(弘治十二年),桃花尽情绽放的季节,两位考生愉快地乘船出发了。


一位是名满天下的才子,另一位是家境优裕的财子。


一路上,粉丝徐经与偶像唐伯虎游山玩水,吟诗填词,玩得很是嗨皮。


本来是一段无比艰苦的行程,硬被两个人弄成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数月后,二人携家童于欢声笑语中顺利抵达天下第一大都市——北京。


偶像巨星唐伯虎到达帝都的消息霎时间传遍全城,于时当时的一些社会名流、文人雅士及高官巨卿纷纷以宴请才子唐伯虎为荣。


大开眼界的唐伯虎便开始应邀流连于星级酒店、高级会所等公共场合,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陪同他身边的,一直是富二代兼好朋友徐经及家童若干人,场面很是热闹壮观。


在各种各样的宴会上,偶像唐伯虎肯定多次喝高,因此忘记了葛优葛大爷谆谆教导的话语:低调,一定要低调!


顺便说一句,在唐伯虎和徐经结交的达官贵人中,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程敏政,他就是后来会试的主考官。




公元1499年秋天,天下学子期盼已久的会试终于拉开了大幕。


从此,无数士子的命运即将通过这次考试而改变。


因为大家十年寒窗苦读,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生活就是为了这一刻的到来。


然而这一时刻真正来临的时候,期盼、恐惧、忐忑、兴奋等五味杂陈的情绪又涌上了每个人的心头。


于是,芸芸学子们心情各异地走进了考场。


天才就是天才,当别人还在苦思冥想、无从下笔的时候,唐伯虎同学已经轻轻松松地答完考题,然后轻轻松松地离开了考场。


唐伯虎同学有理由相信,他的答卷十分完美,没有半点瑕疵。


同样感觉十分完美的,还有他的好基友徐经同学。


因为在这一年的考试中,试卷上出现了一道及其冷偏怪癖的题目,据说几乎所有的考生都没能找到题目的出处,还有人无奈之下只好交了白卷。


而能够答出这道题目的,好像只有唐伯虎和徐经这两位仁兄。


其实事情到了这里,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可事情坏就坏在唐伯虎的那张嘴上。


考试结束之后参加party,唐伯虎照例喝高,当时已经醉醺醺的他说了一句让他后悔一辈子的话:“你们大家只有争夺第二名的机会啦!”


由于当时考试成绩尚未揭晓,于是,别有用心的人就开始揣测了:第一已经内定啦?原来我们都是来打酱油的?这场考试背后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吧?


而唐伯虎、徐经在考试前曾数次高调地拜访过主考官程敏政同志,这件事已经是满城皆知。


也就是在这时,整日以告黑状为己任,宁可错抓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纪检监察官员们不失时机地跳了出来。


而这些人中,。


华眿同志对此事件上纲上线,直接把矛头指向了主考官程敏政。


他的理由很充分:由于程敏政接受贿赂,事先出卖了考题,因此唐伯虎和徐经两人才能答出如此冷僻的考题。


于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十分蹊跷的科场舞弊大案就此拉开了序幕。


而天才唐伯虎一生的好运也就此划上了句号。




如此惊天大案一出,最高领袖明孝宗朱祐樘同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他当即下令核查试卷,事实果然如传言那样,唐伯虎确实是今科会元的不二人选,而选定唐伯虎的人正是主考官程敏政。


于是程敏政、徐经和唐伯虎一同被打入大牢。


关于这场科考舞弊案,至今一直是众说纷纭,迷雾重重。


其实现在让我们重新审视那段历史,可以发现那个谜团并不是那么难以解开。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由于考试的出题者程敏政和李东阳本就是才华横溢的饱学之士,他们二人以自己的实力来衡量当届考生,出题难免冷僻偏颇,考生答不出答案纯属正常。


以徐经同学的能力,他应该不会完美地解答出那道难题。


所以,作为富二代的徐经向主考官程敏政的下人行贿,以换取考试题目考取功名,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的唐伯虎是志向高远之人,他的终极目标是考中当年的状元,以创造“连中三元”的传奇神话。


所以自信心爆棚的他作弊是绝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这应该就是其合理的真相和解释。


但如此容易侦破的案件为什么在当时没有被拨开云雾见天日呢?


原因很简单,就四个字:朋党之争。



而我们的天才唐伯虎同学碰巧成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附带牺牲品。


不久前还锦衣玉马的唐解元,本以为会“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殊不料造化弄人,最终落得个身被刑具,锒铛入狱的下场。


案件经过一年多的审讯,虽然最终没有判定唐寅是本次考场舞弊案主犯,但连带责任是脱不掉的,他因此被除掉“士”籍,发配到浙江担任小官吏。


这种污辱,全然不是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就失业那么简单,几乎就是赤裸裸地撕掉了读书人赖以生存的“精神脸面”。


此时,中国知识分子“士可杀不辱”的气节在我们这位柔弱江南文士的血脉之中喷薄而出。


出狱后的唐伯虎发微信向好友表明心迹:“岁月不久,人命飞霜;何能自戮尘中,屈身低眉,以窃衣食!”


于是落魄天才唐伯虎奋然攘袂,顿足而起,断然拒绝了政府施舍给他的“办事员”一职,从而选择了另外一种狂放不羁的生活。




公元1500年(弘治十三年)春天,在桃花飘零的日子,伤痕累累的唐伯虎离开让他心碎梦断的帝都北京,返回苏州老家。


时间仅仅过去一年,可家乡再也不是原来的家乡。


原先笑脸相迎的乡亲已经换了面孔,除了白眼还是白眼。


他的书童和下人也不再尊重他,有时竟然还蹬鼻子上眼,大声训斥自己的主人,好像唐伯虎才是他们的佣人。


而他的妻子更是无比过分,非但不体谅他,还经常指桑骂槐地羞辱他。


无奈之下,唐伯虎只有休掉了不能带给他任何心灵慰藉的恶妻。


既然家无可恋,于是落魄天才唐伯虎愤然出走,开始了他漂泊的、辛酸的、不俗的、而又传奇的后半生。


公元1501年(弘治十四年),心如槁木之灰的唐伯虎远走他乡。


他遍游名山大川,频繁流连于烟花巷陌,几乎日日对酒当歌,过起了醉生梦死的生活。


正是因为此时的唐伯虎放浪形骸、恣意妄为、夜夜偎红依翠,遂获得了一个响亮无比的称号:风流才子。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唐伯虎那恣意纵情的笑容背后,是无穷无尽的酸楚。


公元1505年(弘治十八年)春的一天,风流才子唐伯虎推开青楼的绮窗,一树开得灿烂无比的桃花顿时映入他的眼帘。


唐伯虎惊呆了,醉意朦胧中,无限往事涌上了心头。


此时,面对桃红柳绿的春色,如醍醐灌顶般,已经36岁的唐伯虎顷刻顿悟,重新开始思考人生。


经历了那么久的流浪,他终于决定选择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一处世外桃源,准备开始另一种生活:一种平静的隐居生活。


由于唐伯虎酷爱桃花,所以他选中的世外仙境,名叫桃花坞。


桃花坞,位于苏州城北,宋朝时曾是(枢密使)章粢的别墅,后渐渐衰败,废弃为杂草重生的菜园。


第一眼看到桃花坞,唐伯虎就命中注定地爱上了这个地方。


因为这里景色宜人,环境十分幽静。一曲清溪婉蜒流过,溪边几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几分山野之趣。


然而,同现在一样,当时买房子也是需要大量Money的。


由于囊中羞涩,唐伯虎只好用自己珍藏多年的部分藏书作抵押,找帝都北京一位为官的朋友融了资。


后来,他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作画、卖画,才还上了购房款。


在今天看来,他的这种行为应该也属于“按揭”,可算是典型的房奴表现了。


由于唐伯虎酷爱桃花,于是他在此地遍植桃树,最终形成十里桃林。


公元1507年(正德二年),桃花庵别业终于建成,唐伯虎高兴万分,自称为“桃花庵主”。

那一年,唐伯虎38岁,在人生中最为黄金般的年龄,历经沧桑的唐伯虎终于觅得最终归处。

从此,他的后半生大部分时间就隐居在此,呼朋唤友、诗酒度日,并进入了艺术创作的高峰期,在诗、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有道是世事难料,有时候,你不招惹麻烦,麻烦会自动找上你。


正当返璞归真的唐伯虎日日与桃花为伴的时候,大明有限责任公司的大股东宁王朱宸濠看上了他,并从遥远的南昌给他发来了言辞恳切的邀请信。


本已绝意仕途的唐伯虎再次心动了,本来嘛,“治国平天下”就是每个读书人追求的终极目标。


何况朱宸濠同志还承诺给他提供优厚的待遇、安排不错的工作(秘书)。


于是,45岁的老男孩唐伯虎立刻热血沸腾,屁颠屁颠地跑到南昌,准备在那里实现自己埋藏在心里太久的青云志。


然而,经过一段好吃、好喝的好日子之后,他逐渐发现这位大股东有脱离大明总公司、自己单独搞创业板上市的打算。


如此以来,老男孩唐伯虎不禁倒抽一口冷气。


要知道,。


而他自己只是想实现自己未遂的凌云志而已,犯不上把这条老命都搭上吧。


他奶奶的,老子不玩了!


怎么办?,王府更不是你想来就来、你想走就走的菜市场,你要辞职总得有个充分的理由吧。


在辞职这件事上,唐秘书思来想去,绞尽脑汁,充分发挥了他聪明绝顶的才智,并且发扬了大明朝以来的传统风范——装疯卖傻。


说干就干,唐秘书到底是才子,装疯也装得很有风格,而且他的这个举动还创造了一个记录,至少西方国家在一百年内都没有人做这种事。


这个创举就是——裸奔。


唐秘书也真是豁得出去,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坚决一脱到底,光着身子四处走,嘴里还呜啦不清地嘟囔些谁都听不懂的话语。


,怎么传说中的第一风流才子还有这癖好呢,这也太丢人现眼了吧。


于是无奈之下,宁王朱宸濠同志只好痛心疾首地把唐秘书送回了老家。




公元1516年(正德十一年),46岁的唐伯虎有惊无险地逃回到了他的世外桃源--桃花坞。

此时,迎接他的,是开得纷纷扬扬的漫天桃花。


世界那么大,也只有桃花坞,才是属于他的领地。


经历此次惊心动魄的逃亡事件之后,大千世界的风风雨雨、蝇营狗苟的争名夺利使得他最终心力交瘁,从而大彻大悟。


只有那些芳华鲜美的桃花,才是时刻陪伴他的最终知己。


于是,万念俱灰的唐伯虎信奉了佛教,开始视金钱如粪土,视美女如骷髅,视名利如浮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自此,唐伯虎自号六如居士。


此后,他如一只受伤的小鹿,一直躲藏在自己的“乌托邦”桃花坞里,独自舔舐自己身上的伤口。


由于生活无以为继,晚年的唐伯虎只好以写画、卖画来维持自己艰难的生计。


但是,欠下的债迟早是要还的。


由于以前岁月夜以继日的饮酒作乐、纵情声色,再加上心情严重郁结、过度的生活磨难彻底摧垮了他的身体。


公元1523年,大概感觉到自己的大限已到,54岁的唐伯虎在身体及其虚弱的情况下,为自己写了一首绝命诗,诗曰: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然后,在无限的凄凉中,这位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天才结束了自己坎坷的一生,永远归于沉寂。


天才已逝,但是其诗、书、画等艺术作品,一直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广为传播,一直如山泉般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


五百年过去了,斗转星移,日月变换,花开花谢,花谢花开,只有那首《桃花庵歌》一直在诉说着他的心声,缱绻萦绕,从未散去: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作者简介】清风明月,男,河南人,七零后写手。诗词世界签约作者、天涯文学签约作者。酷爱历史、文学,曾在网络公众平台发表多篇作品。(点击这里成为签约作者)


↓↓↓在诗享课堂,一起学习诗词、书法、朗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