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小说小说> 可凡倾听|郑嘉颖:说来话长

可凡倾听|郑嘉颖:说来话长

2020-10-22 12:06:13

郑嘉颖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的当家小生,因为2011年的一部穿越剧《步步惊心》而为广大内地观众所熟知。这个早已年过不惑的男人和一群二十出头的年轻演员在一起演出偶像剧却毫无违和感。细究他的履历,却会发现他和八爷一样,波澜不惊的外表之下隐藏着曲折的心路历程。今天就让我们听这个有故事的男人说来话长。



11月12日、13日晚20:00
敬请关注《可凡倾听·郑嘉颖专访》
说来话长

留恋“上海味道”
郑嘉颖出生美国,在香港长大。然而,外公外婆和妈妈却在上海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上海话”“上海菜”都是郑嘉颖记忆中难忘的“上海味道”。

曹可凡:你记得外公外婆烧过哪几道上海菜,你是最喜欢吃的?
郑嘉颖:狮子头,葱油饼算吗?
曹可凡:也算。
郑嘉颖:其实都蛮喜欢吃上海菜的,因为从小都习惯这个味道。
曹可凡:我们知道其实你出道很早…
郑嘉颖:1993年。
曹可凡:所以20多年,但是你的形象一直保持得非常好,有什么保鲜的秘诀?
郑嘉颖:谢谢曹老师!没有什么保鲜的秘诀。我觉得心态,还有运动,还有饮食各方面加起来。

希望孩子“天真一些”
2014年,郑嘉颖接受两度荣获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的导演张坚庭的邀约,与童星小小彬共同出演电影《贫穷富爸爸》,在片中,他饰演一位失去妻子的富爸爸,对于没有做过爸爸的郑嘉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曹可凡:如果你自己有孩子,希望他能够更天真一些?
郑嘉颖:我想我不会给他拍戏,怎么说呢?因为我跟我爸其实相处的时间不多。
曹可凡:为什么呢?
郑嘉颖:他常常不在家的,我小时候最希望的东西就是一家人,我们香港人不是很喜欢去喝茶、吃点心吗?其实很普通,每个星期天就一家人去喝茶,在我的记忆当中,我们是没试过的。因为我从小,我爸和我妈的关系已经有点紧张了,我妈是跟我同房间睡的,他们已经分开房间了。所以一般对我的同学来说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对我就是很渴望的东西。
曹可凡:是一个奢望的东西?
郑嘉颖:所以我希望如果我有儿子,我有小孩,我会多点时间陪他们,也会多一点在家,一个完整的感觉,可能是我小时候想要的东西,我不想他们没有。
 

张学友曾“给我鼓励”
在郑嘉颖并不平坦的星途中,母亲的支持是最大的鼓励。1993年他签约宝丽金,以歌手身份风光出道,却一直未能大红大紫。之后因种种原因被迫到台湾地区发展,无奈从偶像歌手转型为演员,意外被TVB看中,再度回到香港从头开始。直到2006年,终于因为在电视剧《天幕下的恋人》中的表演获得万千星辉颁奖典礼最佳男演员奖。


曹可凡:所以我说这可能是你个性的问题。我听说那个时候在宝丽金,你和张学友是走得比较近的?
郑嘉颖:因为我们都喜欢网球,我们平常有去打网球,他是一个非常好的前辈。
曹可凡:他有没有给你一些建议或忠告、或指点?
郑嘉颖:那个时候我20几岁,也是不太顺的时候,他说无所谓的,我都是30多岁才好起来,所以你还有时间。当我在想放弃不放弃的时候,那是很重要的,我在台湾地区那个时候,20尾了,还是一事无成,也蛮担心的,快30了,怎么办?到底要不要回美国?我妈说你继续念书吧,你要念多久,我就供你多久念书,你不要再浪费时间在这一行。我想我妈好像也有道理,但是我又不甘心,这样子好像就永远,这个事情就失败了,没有回头的路,失败就跟着我一辈子。30多岁才是开始,学友说,那再熬吧。
曹可凡:所以学友的那句话对你来说是有鼓励的?
郑嘉颖:是有鼓励的,所以我也挣扎了好久,过程太长久了,好几年。

练习“怎么哭”
在台湾地区等待发片的日子也是郑嘉颖事业最低潮的时期,虽然有母亲的接济,但眼看发片遥遥无期,他不得不考虑换一条路重新出发。《绝代双骄》中的江玉郎是他第一次参加戏剧演出。虽然拥有俊朗的外形,但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他只能断了偶像歌手的念头,尝试出演反派。

曹可凡:因为你是歌手出身,也没有表演的经验,你刚才说了第一次去参加《绝代双骄》的表演,尤其演反角,第一次去,肯定你对表演是一个生疏的状态,有没有被导演骂?
郑嘉颖:当然有了,怎么会不骂?但是我想一个东西,那个时候,好,我不懂,我给你骂一次,但是我不会重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所以我永远是那个心态,我不知道的话,我就学,我要尽快把它学会,我不会同一个事情给你骂两次,所以走错位,一次,怎样走才对?灯光,不要挡灯,对白一定要熟,那个不用说了。反应,怎么反应?哭不出来怎么办?回家练习。
曹可凡:哭怎么练习?
郑嘉颖:有办法。因为我从小,其实男儿流血不流泪,那句话就害了我很久,打架被人家打得多惨都不流,死都不哭。我妈打我,我会哭,因为我学会了,一哭她就打得轻一点。不一样,在外面打架跟在家给妈妈打,是两码事来的,搞清楚。你妈打你不哭,她就打得更凶。后来我发现演戏这样子就死了,怎么办?后来我觉得是我心里的问题,我把那句话看得太重要,后来我就看电影,想起一些小狗过世,看那些电影,慢慢来就会,你可以开放自己,就容易,泪腺是可以训练的,会把你感性的东西再拿出来。原来我是一个感性的人,我只不过以前把它压抑住。

和老师之间的遗憾
郑嘉颖从小喜欢唱歌,16岁便参加新秀歌唱比赛并入围了前30名,但因为年龄太小并没有入行。直到1993年正式签约宝丽金公司,成为一名专业歌手。作为他的歌唱老师,香港著名音乐教育家戴思聪无疑是他事业上的伯乐,而初出茅庐的郑嘉颖也与之签下了所谓的终身合约,即只要郑嘉颖身在娱乐圈工作,便需抽佣金给戴思聪。但出道后因为与戴老师在处理个人感情等许多问题上的意见不合,郑嘉颖的合约被专卖到台湾地区,回到香港之后又因为当年的合约问题,师徒反目。

曹可凡:你刚才一直说到自己不顺,是不是当时主要是跟你的师傅戴思聪先生之间有一些误会和隔阂?
郑嘉颖:他是帮我签到宝丽金的老师。后来当然我开始谈恋爱,他觉得不应该,那是很正常的。但大家的想法不一样,合约就卖到台湾地区去了,之后其实我们都没有联系了, 2006年才收到一封律师信,才知道要这样。但是那个事情都过去了,人都不在了。
曹可凡:师徒反目之后,戴思聪先生过世前,其实你们师徒并没有得到一个和解的机会?
郑嘉颖:没有。那个时候也是搞到蛮糟糕的,我也不希望这样子,但是当时我也没有其它选择。
曹可凡:你当时有没有想过试图去跟老师做一个和解,跟公司做一个和解?
郑嘉颖:当然有。但是最后他有他的想法,这是一个遗憾,直到最后都没有和他好好有机会聊一次,到他…
曹可凡:后来他去世以后,你有没有去拜祭他?
郑嘉颖:有去拜祭他。也是很感谢他,如果我没有认识他,我看我也不会进入这行。

演戏突然“开窍”
2001年,带着三部电视剧配角的经验,郑嘉颖进入TVB成为签约艺人,虽然作为电视台的合约艺员,不能挑选角色,但郑嘉颖一直努力适应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并迅速磨练自己。从龙套配角演到男一号,2006年获得最佳男主角后依然被质疑演技,直到2011年再度被封为视帝,他才真正迎来事业上的春天。

曹可凡: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对演戏突然开窍?
郑嘉颖: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我没有一下子开窍,我是觉得慢慢开窍,多看,研究。其实我在家里整天就看电视,什么娱乐,看电视,我什么都看。全部电影,HBO也好,电视也好,哪个台我都看。演得好也看,演得不好,我也看,我就分析怎么那个人演得那么好?他演的哪里,我觉得他好?那个表情,表达那个非常好的,我就记下来。我觉得为什么他演得好像怎么都不对?这个角色不应该这样子演,我就不会重犯他的错误,我觉得应该是这样子演。所以我看到了,其实我跟一般观众不同,可能他只看剧情,我是看表演,我就看每个人的表演,我觉得他的表演到不到位?那就分析,如果我演的话,我会怎么演?每天这样子看,有空就看,看多了,我就是慢慢学起来。当然还继续演,看回放,好像不太好,再来一遍,从错误中学习。

八阿哥的“春天”
如果说《怒火街头》中的非主流律师罗力亚是郑嘉颖的演技大爆发,那《步步惊心》中的谦谦君子八阿哥胤禩则似乎更贴近他本人的气质。这部改编自穿越小说的清宫剧一经播出便捧红了剧中众多男女主演。郑嘉颖将八爷的温润如玉,心思细密表现得丝丝入扣,吸引了大批剧迷组成了“八爷党”,也令他在内地的人气直线上升。  

曹可凡:你当时来内地拍戏,觉得和在TVB拍戏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郑嘉颖:TVB没得挑角色,所以我就说李导,其实我们没得挑角色,我无所谓,你挑吧,所以还是给他挑。最大的分别就是实景和棚,TVB棚景比较多,一半的时间是拍棚的,内地全是单机、双机拍。其它没有大的分别,演员都用普通话,香港都用广东话,大概这样而已。
曹可凡:而且这个戏很有意思,无论是四爷还是八爷,无论吴奇隆还是郑嘉颖,这个戏对你们都是转运的戏,吴奇隆之前也拍了很多戏,没有太大的波澜。我印象特别深,《步步惊心》在湖南卫视首播的那天,我正好和吴奇隆一起吃饭,他坐在我旁边,我就约他做个访问,我说什么时候做个访问?他说老师,今天晚上播《步步惊心》,我都没听清楚什么戏,他说这个戏播了以后大概会火,可能会受欢迎。
郑嘉颖:他很有信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