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小说小说> 糖尿病7大治疗误区,多数糖友都犯过,千万别病上加错!

糖尿病7大治疗误区,多数糖友都犯过,千万别病上加错!

2021-07-09 09:00:24

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应对糖尿病”,在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14亿,居全球之首!但目前只有26%的患者接受了降糖治疗,其中不到40%的患者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即将开启的“高血糖在线公开课”会讲到几大糖尿病治疗的常见误区,先透露几个给大家,来看看你是否也曾犯过?


1

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少吃主食

有些患者因为担心血糖升高,不敢吃主食,这种做法会引发其他问题。如果粮食吃不够,能量就会缺乏,为了补充机体需要的能量,吃进去的鱼、肉等蛋白质就会被当做粮食消耗掉,久而久之,身体无法维持自身的肌肉量,整个人就会逐渐消瘦,而长期肌肉萎缩,也会逐渐丧失运动能力。


2

主要需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次要 

在控制大血管病变的风险因素方面,三者重要性排序依次是血压、血脂、血糖。在控制动脉硬化方面,单独控制血糖,而不管血压和血脂的效果并不好。因此,三高的控制需要全面,需要长期综合治疗。


3

降糖过度,低血糖也很危险

患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度达标就可以,不妨记住一个数字:七十七,即空腹血糖低于7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低于1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又没有低血糖即可。如果血糖控制过度,患者极有可能会出现低血糖,而低血糖是糖友最该警惕的副作用。

有人会想,我是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跟我应该最没有关系吧。其实不然,高血糖虽然是很需要注意的慢性病,但低血糖却可能引发生命危险。糖尿病患者经常服用的降糖药,胰岛素、磺脲类药物,还有胰岛素增敏药都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的出现。胰岛素和磺脲类药物会增加身体中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增敏药会让身体对胰岛素变得敏感,这都会使得身体中“降糖”和“升糖”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血糖降低。


4

降糖药药量越大,血糖控制得越好

患者能自己观察血糖波动情况,调整药物的做法是对的,但是,调整血糖并没有那么简单,有时候药量大了血糖反而升高。这是因为身体对降糖药物有反向调节作用,药量过大会促进升糖激素升高,反而会抵消甚至完全抹平药物的作用。因此,很多病人血糖高了来看病,我们采取的措施不是加药,而是减药,药减下来了,血糖也降下来了。


5

口服药对肝肾有损,应早打胰岛素

不知道口服药对肝肾有损的说法从何而来。有些患者来就医,所用胰岛素量很大,但血糖却波动很大,同时人精神也不好。调整增加二甲双胍,减少胰岛素用量几个月后,患者血糖往往控制得比原来好得多。

并不是说不该应用胰岛素,而是说,必须要严格掌握它的适应征。事实上,在糖尿病发病人群里,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不缺乏胰岛素的。


6

过分担心药物不良反应

高浓度葡萄糖(简称高糖)毒性对机体的伤害,远远超过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就目前的降糖药物而言,不良反应轻微,而且医生都会帮助糖友规避禁忌症,选择适合自己的最安全的药物剂量。


7

偏信糖尿病假药功效或偏方,擅自停药

有许多患者治病心切,会偏信一些“糖尿病药”的神奇功效。比如曾经风行的康乐舒、糖安美、糖必康之类的。大家记住,宣称能根治糖尿病,适合所有糖尿病患者的药,电话或网络营销却在正规医院和药店买不到的药,号称可以随便放开嘴吃的药,基本是假药。如果相信假药或偏方,而擅自停服医生开的药,那是极其危险的。


糖尿病患者一定还有以下这些疑问:

I型和II型糖尿病到底有什么区别,治起来又有什么区别呢?

II型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得上的?医院又是如何确诊的呢?

血糖长期控制不稳定,到底有什么危害?

这么多种药,到底哪种才是最适合的,用起来有什么讲究吗?

我的妈妈是糖尿病,作为贴心小棉袄的我到底能做些什么呢?

天天自测血糖,这个是必要的吗?

……



福利来了

“高血糖安全用药”线上公开课开课啦

赶快来跟专家交流吧~


本次活动是由诺禾致源的小诺团队主办,小诺团队云集了12名海归医学顾问和药剂师,本次“高血糖安全用药”是小诺团队的德国执业药剂师李天薇女士为大家做分享。

在本月月初,小诺团队邀请了近100名糖尿病患者举行了一次线下活动,大家和小诺团队的顾问们进行了长达1个小时的交流,活动结束后,很多人表示他们的亲戚朋友有一部分也是糖尿病患者,错过了之前的活动,希望我们再举办一次。

为满足广大“糖友”的要求,小诺团队定于12月22日晚8点举行在线授课活动扫描下方邀请卡的二维码,即可关注该课程信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