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小说小说> 春天应该如何养阳

春天应该如何养阳

2020-12-02 14:57:18

 春天是阳气初生之季,属少阳之气。少者,小也,意味着春天的阳气微微初生,需要精心养护。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阳气会逐渐减弱,而阳气不足又会影响体内的新陈代谢,导致人体早衰。所以,从春天开始到夏初,在自然界少阳之气生发之时,要顺应阳气上升之势来养阳。在日常生活中,保护阳气的方法很多,现介绍7种,以飨读者。 

1做好春捂度时节不忙减衣宁过暖

    春季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由于春季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较大,所以古今养生特别强调春捂,即“春不忙减衣。”逆之,机体则很容易受寒,伤及阳气。人体的头部及上半身不仅属阳,还有多条阳经循行于此,所以上半身的阳气较为旺盛,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强;而下半身属阴,且有多条阴经循行于此,因此下半身的阳气较之上半身来说较为薄弱,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弱。所以下半身,尤其是人的双脚,是春捂的重点。


2风寒易从背部起拍按督脉尤重要

    背部既是一身之表,又是督脉循行之处,督脉具有总督一身之阳气的作用,风寒易从背部入侵机体,背部受寒,最易伤体内阳气。因此,春季尤要注意背部的保暖。拍打按摩背部,应以督脉和膀胱经循行路线为重点区域,拍打手法是手指并拢,掌心部位中空,从肩颈沿脊椎向下拍打到腰骶部位,反复拍打5遍,然后双手搓热,温捂腰部,每天1次。此外,可选择阳光充足的上午,晒晒后背,特别是大椎穴,可以获得更多的阳气。


3睡好子午阳气升醒后自觉头脑清

    晚上23点至凌晨1点,胆经最为旺盛,此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中午11点至13点,心经最为旺盛,心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脉为血液循行的隧道,营血行于脉道中,全赖心的功能,使之周流全身、濡养机体,中午吃完饭后,要小憩片刻,但以不超过40分钟为宜。


4饮食养生助春阳减酸宜甘多菜蔬

    春季饮食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之品,如葱、荽、韭、枣、花生等皆宜,但不宜食大热、大辛之品,如参、茸、附子等。在春季提倡多食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和新鲜蔬菜,如胡萝卜、菜花、圆白菜、柿子椒等,寒凉油腻之品易损脾阳,应少食。


5防病保健勤锻炼阻断温邪侵肺经

    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等开始多发和流行。为了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要经常打开门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另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注意口鼻保健,经常用凉水清洗鼻腔,以阻断温邪犯肺之道。


6户外活动不耗阳温养皮毛布气津

    随着气温的回升,人们应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跳舞、打太极拳等。值得一提的是,运动时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会耗伤阳气,对养生极为不利。

    散步时,可以做做揉肺运动。肺经在手臂内侧,从肩窝的中府穴开始向下延伸到大拇指内侧的少商穴,每天散步时用手半握拳各敲100次,以温养皮毛、行气布津。


  

7艾灸关元足三里 调和气血通经络

阳虚体弱者可在春季艾灸关元穴(肚脐下3寸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处)、涌泉穴(脚心偏上的凹陷处),以补充脾肾之阳气,从而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益寿延年之目的。



春天应该如何养阳呢?

1 | 养阳重在养肝


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条达疏泄而恶抑郁。

养肝首要一条就是调摄情志。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哮喘、糖尿病,甚至癌症。

据统计,春天精神病发病率高于其它季节,素有肝病或心脑血管病的人往往加重。特别是肝炎,它的肝外表现又千变万化,对其危害不能低估。

春宜养肝,这对肝炎病人和肝炎合并症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否则肝炎易复发,各种合并症会接踵而来。

所以,春天务必注重情志养生,保持乐观开朗豁达的情绪,以使肝木坚实,肝气顺达,从而起到养生防病,延年益寿的作用。

2 | 养阳贵在顺变


“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道破了春季乍暖还寒的多变的气候特点。

所以要顺应气候来保暖防寒,不使阳气受遏。

“春捂”是适应阳气升发养生之需,也是保养人体阳气防病保健的科学良方。

顺应气候变化,“捂”得适当,才能抵御寒邪侵犯人体,阳气旺盛,抵抗力强,有效地预防多种春季传染病。

3 | 养阳功在锻炼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在春季时阳气舒发,周身气血调和,经脉松弛,阳气较易发泄。若要养生,既要注意保护自身的阳气,避免由于过度活动和损耗而对人体的养阳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又要注意采纳自然之气以养阳。

基于这个道理,古人提倡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即以小运动量的活动为宜。

因此,在阳春三月,人们应根据自身的体质,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

慢跑、走路、踏春,打太极都是不错的选择。

4 | 养阳益在摄食


初春阳气初发,要合理调摄饮食,注意饮食保健。

少酸多甘


中医提倡在春天“省酸增甘”(少吃酸,多吃甘)。

中医认为酸入肝,会助长肝气的升发,春天食用无异于火上浇油;而甘入脾,脾胃旺盛则可反克肝气,使其不至于过旺。

另外,中医认为,甘能缓和烦躁亢奋的情绪,对患有肝脏疾病的人来说,有增强抵抗力、缓解症状的功效。

那到底应该如何省酸增甘呢?


大体的原则是,少吃有酸味的食物,如李子、橙子等;同时少吃容易助肝火的食物,如狗肉、韭菜、大蒜、葱等;多吃一些味道偏甜的食物,如红枣、蜂蜜;多吃一些对脾胃功能有帮助的食物,如米饭、谷物、山药等。

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能达到调养脾气的作用。脾气顺,则肝气顺,这是人体的安身之本。

春日食补,则应以清补、平补为主


平补的饮食有麦类、薏米、玉米、豆类及其制品、水果类、海产品和蛋类;清补的饮食是指性凉的食物,如甘蔗、梨、香蕉、莲藕、荠菜、百合、甲鱼、螺蛳、鸭肉、海蜇、海带和绿豆等。



它比红枣还补血,今天知道还不晚

红薯叶的秘密,赶紧看,别怪我没提醒你!

女性腹部容易发胖的原因有哪些?



















小编推荐:

更多健康养生美容知识,请关注正佳养生网公众微信号:zhengjiacom,健康养生专家在线为您解答问题,也可以长按下边二维码快速关注!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