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小说小说> 唧唧堂:PSPB人格与社会心理学2017年3月论文摘要

唧唧堂:PSPB人格与社会心理学2017年3月论文摘要

2020-10-31 13:04:46


Picture from 500px by William Lee

解析文章首发于唧唧堂,作者:唧唧堂研究人 刘梦曦


1、维系幸福的感情


积极的人际互动(如:感情)是幸福的核心。性是其中之最,但对其原因知之甚少。研究者假设:丰富的情感体验是解释性和幸福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因。横向研究结果显示,情感调节性与生活满意度(研究1)和积极情绪(研究2)的关系。研究3采用 一个经验取样研究方法,纳入106对已有孩子的双职工夫妇,研究结果显示,情感介导的关系对日常生活中的性和增加的积极情绪有重要影响。研究3和4 的交叉滞后分析结果也支持了假设中的这种联系。此外,日常生活中性和积极情感的紧密关系可以预测未来6个月夫妻关系的满意度。本研究的发现强调感情的重要性和对了解性是如何促进幸福和长期良好的关系的作用有积极的影响。


论文原文:

 More Than Just Sex Affection Medi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xual Activity and Well-Being

Anik Debrot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pdf/10.1177/0146167216684124



2、内隐和外显测验的时间稳定性比较研究


对内隐测验的一个普遍的假设是它们反应了早期的经验,因此外显测试被假定是对近期经验的呈现。这种假设包含两个不同的假说:(a)内隐测验比外显测验对对情景引起的变化更加耐受;(b)随时间的变化个体差异在内隐测试中结果中更稳定。尽管第一个假说一直是许多研究的主题,但是第二个假说则鲜有关注。本研究通过两个纵向实验设计来验证第二个假设,通过在三个层面(自我概念、种族态度、。两个研究都显示了,外显测验时间稳定性明显偏低(加权平均数r=0.54),相应的内隐测试中时间稳定性更显著(加权平均数r=0.75)。也就是说,在测试个体差异的时间稳定性方面,内隐测验更有优势。


论文原文:

Temporal Stability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asures: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Bertram Gawronski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pdf/10.1177/0146167216684131


Picture from 500px by Pedro Aguado


3、需要支持模型


本文介绍了需要支持模型,提出调节社会聚焦会对自我决定理论中需求(自主权、能力和人际关系)的主观支持产生影响,且支持这些需求会影响聚焦增强和聚焦减弱的主观经历。 三个研究检验这些假设( N = 2114)。研究1发现, 与聚焦减弱的体验相比,人们在聚焦增强的经历中能够回忆起更多的需要支持,并且发生在过去 (没有特定的控制的注意点)的需要支持之间。研究2发现,人们在较强烈的需要支持体验中,更有可能被贴上聚焦增强而不是聚焦减弱,每个需要在不同的经历体验中所给出的标签其权重也有差异。研究3采用在现性评价任务中控制不同聚焦的方法,结果显示,参与者在聚焦增强的情况下,需要支持会被夸大。


论文原文:

Foundational Tests of the Need-Support Model: A Framework for Bridging Regulatory Focus Theory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Leigh Ann Vaughn 

journals.sagepub.com/doi/pdf/10.1177/0146167216684132



4、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2016年Zuckerman等在一项关于自尊水平性别差异的meta分析中显示,有利于女性的社会状况的发展程度和自尊水平性别差异之间的关系可能呈二次方程式;当社会状况改善时,女性的自尊水平有下降趋势,然而当这种社会状况持续改善时,女性的自尊水平会趋向于上升。为了测试这一关系是否能够推广到主观幸福感,本研究发现社会状况的改善与生活满意度呈二次方程。在社会状况适度改变时,女性的积极态度低于男性,但是在最差和最好的时候,女性的积极态度高于男性。


论文原文:

Societal Conditions and the Gender Difference in Well-Being :Testing a Three-Stage Model

Miron Zuckerman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pdf/10.1177/0146167216684133


Picture from 500px by Enzo Ferrari


5、


社会公共物品实验中,当个体感到有义务惩罚他人的时候,,就会对使用公共物品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特殊的攻击行为,对那些表现出亲社会一面的合作者实施处罚*。迄今为止,。基于社会启发式假说,,也就是控制和伤害他人的攻击行为,它假设施虐狂 。本研究的两个实验显示,当惩罚观念能够在一次重复公共物品博弈被实现,激活(实验1 ,。总之,目前研究表明,。


论文原文:

Sadism, the Intuitive System, and Antisocial Punishment in the Public Goods Game

Stefan Pfattheicher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pdf/10.1177/0146167216684134



6、群际交流的多样性


积极的交流能够减少偏见,而不良的交流则快速的增加偏见的可能性。最近的这项研究通过四个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包括建立一个基于主观经验理解性的交流模式,测试消极交流和偏见关系中的情感调节因素,在消极和积极交流对小群体影响方面做拓展研究,以及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不对等交流进行测试。研究1 (N=371)发现,“愤怒”是美国白人积极/消极交流和偏见关系中的情感调节因素,这个实验采用的是接触式测量来反映普遍经验的频率和强度。研究2(N=365)发现了黑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之间的不对称交流。研究3(N=309)获得了交流不对称的初步实验证据。研究者认为,想要清楚的认识到群际接触的,就要承认它在多样性和主观性。


论文原文:

Toward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Intergroup Contact Descriptions and Mediator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ntact Among Majority and Minority Groups

Lydia E. Hayward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pdf/10.1177/0146167216685291


Picture from 500px by Ramon Espelt


7、依恋和自我调节


亲密关系和自我调节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但许多关于人际交往过程如何影响自我调节的细节还不是很清楚。为了进一步更好的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者探索了依恋风格和自我调节模式取向之间的关联性。依据调节模型理论,自主活动者关心的是最初的目的活动,而评估者关心的则是潜在的意义和目标。研究者假设,焦虑特质的依恋者具有较高的评估者倾向。此外研究者还假设,回避型依恋者自我调节倾向更低。研究用5个实验(N=1434)证明了以上假设,并且发现依恋风格和自我调控模式的取向在互动共变。


论文原文:

Attachment and Self-Regulation

Edward Orehek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pdf/10.1177/0146167216685292



8、 道德观如何影响群体耐受性


群体间的边界往往与道德规范的差异相联系。道德观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感知如何影响不同群体成员的包容关系?研究者认为道德相似性和群体间的耐受性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特别的领域。具体来讲,因为人们把自治的价值(例如,关心他人、公平)视为代表普遍的权利和义务,但附属价值(例如,纯度)表示的权利和义务优先为自己组群,自治价值的感知相似性可能比附属价值的感知相似性与群体的耐受性有更多的相关。这个研究中,通过对黎巴嫩(与宗派团体),摩洛哥(与族裔群体)和美国(与意识形态团体)的研究中得出相关性和实验证据来支持上述假设,最后针对理解群体关系和道德理论应用方面做出讨论。


论文原文:

How Moral Perceptions Influence Intergroup Tolerance:Evidence From Lebanon, Morocco, and the United States

Nadine Obeid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pdf/10.1177/0146167216686560


Picture from 500px by Karol Kozlowski


9、 权威主义,制度信心和参加集体活动的意愿


集体活动的原因在心理学、,然而很少有研究证明心理需求的差异、动机和人格特质在何种程度上能够预测集体行动的倾向。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主要针对一个非常关键的个体差异:权威主义。研究者探索了以下三个假设,(1)权威主义者参与集体活动的意愿较低(排除其他已知的预测性断言);;(3)在重要社会机构中缺乏信心的人群中权威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不良关系表现不强烈。研究者从三个独立群体的世界观调查数据中发现跨国证据能够支持以上假设。


论文原文:

Authoritarianism, Institutional Confidence, and Willingness to Engage in Collective Action:A Multinational Analysis

Elliot Weiner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pdf/10.1177/0146167216686561



10、 赛后尊重的效用


目前的研究探索了是否人类的发展进程引进了比赛(如:艰难的评判)并且产生了赛后的尊重(例如,比赛结束后与对手握手)。研究者使用了在线问卷(研究1,N=132),面对面问卷(研究2,N=131)和、,一个实验室比赛模拟(研究3,N=58),探索了参与者是否愿意获得(研究1和3)和展示(研究2和3)赛后尊重是由于比赛的结果(假设1),比赛的策略(假设2),参赛者的差异(假设3),参赛者的地位(假设4)还是目击者效应(假设5)的影响。结果证明,当考虑的是对获得赛后尊重的期望,则假设1到4均成立;当考虑的是展示赛后尊重,则仅假设2和3成立。研究者认为,赛后尊重是比赛形式的积极评估标志,可能有维持社会团体内价值关系的功能。


论文原文:

Post-Fight Respect Signals Valuations of Opponent’s Fighting Performance

Michael N. Pham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pdf/10.1177/0146167216686661


Picture from 500px by Igor Stewanovic


11、群体边界的渗透


群体间的活动被称为群体边界的渗透,是研究解释群体间关系的重要因素。然而迄今为止,渗透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概念,并且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测量方法,整合不同概念,研究者提出一个标准,分辨群体成员的渗透率(如:一个人从一个运动小组转到另一个)和社会地位的渗透率(如,一个人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标准的校验主要在五个社会弱势群体中展开(老年人、妇女、肥胖人群、教育缺乏和少数民族)。这一标准与群组关系的核心指标相关,例如自我报告的群体态度(如,身份认同)和认可的行为策略(如,个人活动和集体行动)。此外它区分不同类型的社会群体的渗透特性。这一标准提供了一个新的渗透性概念理论并且可以检测社会群体间渗透观念的水平和相关性。

论文原文:

Permeability of Group Boundaries: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and a Scale

Bibiana M. Armenta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pdf/10.1177/0146167216688202


阅读以上论文全文,参与论文讨论,请长按以下二维码访问唧唧堂论文库



唧唧堂研究人简介:刘梦曦


点击“原文阅读”,查看 刘梦曦 在唧唧堂所有论文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