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住文字上下滑动阅读全文
文后附:作家克利斯托夫·施扎纳茨的《我把它一夜读完》
《朗读者》序
文:曹文轩
这些年,我一直在向我的学生与朋友大力推荐这本书,在我为他人开出的所有书单中,无一没有这本书的名字。我在许多场合,还解读了这本书。我之所以如此不遗余力地对此加以推崇,可能与我根深蒂固的文学观有关——也就是说,这样一本书,正合我的阅读趣味与文学理念。有没有人将它看成是经典,我不在意,但在我这里,它就是经典——至少具有经典的品质。
我喜欢《朗读者》的那份庄重。在看了太多的油里油气、痞里痞气、一点正经没有的中国当下小说之后,我对这部小说的庄重叙述,格外喜欢。这里,只有严肃的主题、严肃的思考与严肃的言语。没有无谓的调侃、轻佻的嬉笑和缺少智慧的所谓诙谐。这是一部典型的德国作品。阅读这样的作品。容不得有半点轻浮的联想,而阅读之后就只有一番肃然起敬。我一直将庄重的风气看成是文学应当具有的主流风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学,应当对此有所把持。倘若不是,而是一味的玩闹,一味的逗乐,甚至公然拿庄重开涮,我以为这样的文学格局是值得怀疑的。我们看到,绝大部分经典,其实都具有宗教文本的风气,而宗教文本不可能不是庄重的文本。《朗读者》此时此刻在中国的再次登场,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当下中国大概是这个世界上一个超级的享乐主义大国,同时又是一个怀疑主义的大国。流气在我们周遭的每一寸空气中飘散着。一次朋友的聚会,一个会议的召开,我们已经很难再有进入庄重氛围的机遇。甚至是一个本就应当庄重的场合,也已无法庄重。嬉笑声荡彻在无边的空气中。到处是低级趣味的笑话,到处是赤裸裸的段子,人与人的见面无非就是玩笑与没完没了的调侃,说话没正经已经成为风尚。我们在流动不止的世俗生活中,已经很少再有庄重的体验。一切看上去都是可笑的,一切都是可以加以戏弄的。一个本就没有宗教感的国家,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更加的缺乏神圣感。我常在想一个奇幻小说式的问题:一个人可以成为痞子,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可以成为一个痞子国家与痞子民族吗?在这样的语境中,中国文学没有把持住自己,引领国民走向雅致,走向风度,走向修养与智慧,而是随着每况愈下的世风,步步向下,甚至推波助澜。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下如此氛围的形成,中国当下的文学有着推卸不了的责任。在这样的语境中,现在我们来读这样一部庄重的文本,实在是一种调整,一种洗礼。
这部小说的迷人之处还在于它的丰富与多义。
一部好的小说,既应当是单纯的,又应当是错综复杂的。看完之后,既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又有许多迷惘与困惑。这些迷惘与困惑一直萦绕在心,使我们陷入不可自拔的思考;而思考愈深,我们对世界的复杂性就理解愈深,我们的认识也就愈深刻,这个作者曾写过许多侦探小说,所以制造这样的阅读效果是他的拿手好戏。但,这样的阅读效果更主要来自于他对人性、对存在的深度把握。作者在作品中留下了许多机关,这些机关需要我们经过小心翼翼的考证与掂量,才有可能打开:谁是真正的朗读者?米夏为什么在已经看出汉娜的悲剧原因时没有及时向法庭指出?需要忏悔的到底是汉娜还是米夏、是法律还是流行的道德以及这整个社会??……作品篇幅不长,却留下了太多的悬疑。而这些悬疑,都是耐人寻味的。我们在解答这一个个的问题时,都可获得精神与智力的提升。
然而,它确实又是单纯的。它的线索非常简单:一个少年与一个成年女性之间的看似没有什么复杂背景的身体与灵魂的欢愉。看上去,没有什么邪恶,也没有什么肮脏。作品的一个细节是不可忽略的:他们经常要用清水沐浴,将肉体洗得十分清洁。更使我们感到具有抒情意味的是,在他们做爱之前或之后,少年米夏都要向汉娜朗诵那些华彩篇章。我们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其实并没有多想,因为作品一直以一个超出所有元素的元素在牵引着我们,这就是:感动。
对于这样的一部作品,也许最聪明的阅读就是什么也不要多想,随它而去。一种单纯的感动这就足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种朴素的阅读倒可能比一种思考式的、追寻式的理性阅读更值得,更有效,也更人性化。20世纪以来,由知识训练成的阅读方式,也许是一种值得怀疑的阅读方式。当我们不怀有任何探究之心去阅读《朗读者》时,我们会不时地陷入那种巨大而美丽的悲悯。一个涉世不深的少年和一个饱经沧桑的中年女性之间的,没有引起我们道德上的审判,相反我们却觉得这一切竟是那么顺理成章。对于汉娜让米夏朗诵的原因,我们并不在意,我们在意的是朗读本身所带来的意境。这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行为,这个行为贯穿了整个小说,它使我们感到了高尚,并且为这种高尚而感动。当汉娜选择了时,我们似乎再次听到那不绝于耳的声情并茂的朗读。那是世界上最优美的声音,是千古绝唱。究竟谁是朗读者,这一切实在无所谓了。我们在感动中得到了升华——情感上的升华与精神上、人性上的升华。
在20世纪的文学普遍放弃感动的文章而一味——甚至变态追求思想深刻的当下,再一次阅读这样令人感动的小说,我们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感激之情。
这部小说在艺术上也是很有功夫的。它的情节并不复杂,但在细节上却是十分考究。三部分,划出了三个不同的段落。这是命运的起落,是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所有的细节都意味深长。比如关于汉娜身体气味的叙述。当汉娜还在“逍遥法外”并充满生命的鲜活时,她的气味是新鲜而令人迷乱的,而当她对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并且不可遏制地衰老时,她的体臭不可避免地散发了出来。小说很仔细地写到了从前与现在的气味——汉娜的气味。两种气味的比较,使人感受到了生命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大悲哀,也感受到了人在命运前的无奈乃至颓败。这是命运的咏叹,是生命的挽歌。小说中一些有关命运的、生命的甚至是有关存在的重大的命题,恰恰是通过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小物象以及一些细小的变化来表现的,应了我很喜欢说的一句话:精微之处,深藏大义。
译林出版社大概知道我对此书的欣赏,所以让我写一篇序。我写了太多的序,已经遭人批评了。殊不知。这些序有一些是我在极不情愿的状态下勉强写成的。有些序是一拖再拖,实在拖不过去了,才很痛苦地了结的。里头有些话,往往言不由衷。明眼人是能看出的。当我听到有人指责我时,我会在心中很恼火地说一句:站着说话不知腰疼!我是一个驳不开情面的人,这是我的一大弱点,也是我的善良之所在。它们耽误了我许多短篇与长篇,每每想起,心情会十分懊恼。因为自知写序的难过,所以我自己写了那么多的书,只除了刚刚出道时请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写过一篇序外,后来的好几百万的文字,就再也没有让任何人写过序。
但这一回我是愿意的。因为我有话可说,只可惜是作一篇序,篇幅不宜过长,由不得我去铺张。
2005年12月15日于
北京大学蓝旗营
注:《朗读者》又名《生死朗读》,作者本哈德·施林克,法学博士。曾在波恩大学、法兰克福大学任教,现在柏林洪堡大学任教职。并是北威州宪法法官。曾获德语推理小说大奖。译者钱定平。2005年12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通过该书改变的电影《生死朗读》获81界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并获最佳电影提名。
观影平台:爱奇艺
《我把它一夜读完》
——对本哈德·施林克的赞词
——克利斯托夫·施扎纳茨
德国和世界各地对《生死朗读》的评论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这正是我们不知不觉期盼已久的书。
这本书在初版后的四年内一周周、一天天、一个个钟头不断向世界各地传播。它成了独特的畅销书,不是声势浩大、大张旗鼓,也没有宣传广告战,不是媒体炒作出来的,而是在深层,像地质构造的推移。在二十五个该书畅销的国家,它并不是作为生日礼物从桌子上移到架子上,从没人去翻阅(这通常是获奖文学名着的命运),而是从一个人的手里传到另一个人的手里,这些人读过该书后都变得和以前不同。一开始读时,他们都很好奇,几个小时后不知所措,震惊地把这本薄薄的长篇小说放下,先是觉得脚下的地板在摇晃,接着觉得它都消失了。不管我问哪个读过《生死朗读》的人;他都说:"我把它一夜看完。"
《生死朗读》属于"令人难以置信的一生忏悔"。读者好像在屏气凝神地倾听,着了魔似的,仿佛身临其境。
卡夫卡说:"书必须是凿破我们心中冰封的海洋的一把斧子。"这本书就是这样。
最早的读者是评论家。,。十五岁的学生爱上了大他二十岁的隐瞒了双重秘密的有轨电车售票员。学生象征了无辜的新的一代,他们与父母在感情上不可分离,用海涅的话说这些父母身上有太多的故事,"人们也许知道这些故事,却并不愿知道这些故事,与其回忆它们不如忘了它们。"
故事的男主人公在恋人神秘失踪和他自己成年后,成了反叛的大学生,。可当他在法庭上再次看到汉娜时,她成了集中营审判中的被告,。他明白了,他的爱情故事的秘密和他恋人过去的罪责有着同一个原因——汉娜不识字,这是她极力隐瞒的。然而他在法庭上保持沉默,没有为让汉娜获得自由而说出真相。施林克没有指出男主人公这么做对与不对,也没有指出承认无法修正的一生大谎算不算尊重别人对命运的自主权。
《生死朗读》也是作者就德国人对罪责和罪行看法进行的一段闻所未闻的独白。?爱情故事是不是仅仅诱使读者思考道德边缘问题?,我就越怀疑。读的次数越多,你就越能听到在激动万分地解开汉娜之谜时所没听到的声音。
施林克在别的地方暗示人们.也可以这么读《生死朗读》:伟大的、需要最细心呵护的爱情故事。作者有意把它隐藏在一个历史寓言里,越是半遮半掩就越光彩照人。施林克常自称喜爱三月革命时的德国文学。和《生死朗读》一样,JohannPeterHel的一个故事也是以大街上的拥抱开始,以墓地上的拥抱结束。和《生死朗读》一样,它讲了一个老妇重见她几十年未变、冰凉的、死去的新郎。与她的"小情人"相比太老的汉娜知道自己会失去恋人,因为她不能说出秘密,她难道不像安徒生笔下的海的女儿吗?海的女儿先是古老而永生,后来因为对王子的爱而变得脆弱而无法永生。她对于王子不也是一个无言的谜?施林克推崇的爱德华·墨里克在Peregrina系列中讲了一个神学大学生和一个神秘地来又神秘地消失的陌生女人有一段爱情,这个女人对大学生的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世界名着中的伟大爱情故事总是离不开惊异。幻想、占有、不忠、无尽的失败、不可遏止地对天长地久的渴望。该小说从十五岁的主人公触摸恋人的身体开始,到几十年后主人公与的恋人的告别结束。小说最终也是以死亡为结尾。女主人公不想重新回到社会中,这时滞漠多年的男主人公才意识到和她有无法割裂的联系。
如果让我在书架上找个地方放《生死朗读》,我会把它和其他写疯狂的爱的书放在一起:高特弗里德·凯勒的《乡村的罗蜜欧与朱丽叶》、托马斯·曼的《威尼斯之死》和纳博科夫《洛丽塔》,都有相似的令人心碎的分别场面,并成为整部书的隐秘的中心。
这个奖让人想到哈斯(Willy Haas)。他是二十年代的《文学世界》的首创者,,为重建德国的精神生活做出了努力。他从没有把文学看作抽象的东西,远离生活的东西,超越生活或与生活并列的东西。对他来说文学是活生生的生活。他不喜欢过分讲究形式,。哈斯从不把文学、作者以及读者分离。哈斯的好奇心没有止境,因此他对严肃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区分也不感兴趣。他认为娱乐和教益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一块牌子的两面。他还认为,恰恰是最难、最复杂的主题才需要花大力气把它变得明白易懂。我很想知道他要是今天还活着会怎么评价施林克在国际上的成功。几十年第一次有出自德国的书在全世界拥有读者。我想哈斯也会高兴的。因为人类关于生活的基本事物的独白需要所有能说出一些本质东西的声音。
,因为本世纪的德国历史满是闻所未闻。骇人听闻的有教益的实例。该书讲了法律条文在回答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道德灾难问题时束手无策。
。施林克描述了一个关于爱和性,接着是爱的背叛和爱之死的故事,它属于那种流芳百世的故事。人们会一遍又一遍地读它,为了找出自己到底能够做些什么。
延伸阅读:
9年前电影《生死朗读》赏析
今天,聊的《朗读者》并不是董卿主持的综艺节目中的《朗读者》,而是本哈德·施林克笔下的《朗读者》。它讲述了一个关于性和爱,关于爱的背叛和爱之死亡的故事,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在寻找出口的故事……它那疯狂的令人心碎的爱,你会在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托马斯·曼的《威尼斯之死》、凯勒的《乡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找到相似的场面。
但是,当你见到汉娜·施密茨女士的时候,你会淡忘洛丽塔、黛茜……这不是说汉娜有多美,事实上,你见到她时,她已是中年,早已没有了少女时的容颜。但是,她这样倔强而孤傲,柔美又冷峻的女子,是值得人又恨又爱的。
9年前,第一次看到凯特·温斯莱特从电影《朗读者》中走出来,我就明白,这就是想象中的汉娜,她的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男性阳刚之气和女性柔美之态。她眼中的冷峻与执念,她的成熟之态,她用终身监禁来守护秘密的悲壮,她用死亡来告别爱的决绝……
▲ 电影《朗读者》剧照,凯特·温斯莱特饰演汉娜·施密茨
,是纠缠一生爱的开始
一个人喜欢或者不喜欢一个人,对方的气味会融进相处时的空气里。
15岁的少年米夏,第一次遇见汉娜的时候,他便闻见了她身上那股淡淡的,新鲜的汗味,那是一种他爱闻的清新的味道。
她喊他,“小家伙……”
这是他们在雨中的第一次相遇。得了黄疸病的米夏在街上呕吐,正巧被路过的女主人公汉娜看见,她给予了他帮助,帮他清理污秽,并送他回家。此时,米夏正情窦初开,汉娜成熟又独具魅力的风格俘获了他。
于是,当米夏再次站在汉娜家门口以感谢其救命之恩时,他们进入了之欢。汉娜让男孩儿米夏为她朗读《奥德赛》、《爱米莉亚·迦罗蒂》、《阴谋与爱情》……她则用身体去满足少年的生理需求,他们充满激情的忘年恋就此萌生……帅气的少年、具有魅力的女子,一段萍水相逢,一段故事就此展开。
▲ 电影《朗读者》剧照
然而,这不仅仅是个悲凉的爱情故事。
他们相识于1956年,在西德。二战结束冷战开始,创伤未愈,疯狂未灭,野蛮不散。那一代人的心里,。正如,米夏的父母身上有太多想要隐藏的故事。而米夏爱上的这个女人,是有着和母亲一样年龄的神秘女人。
但是,这个神秘的女人,是他年少时候真正深爱的女人。
即使在爱情里有所隐瞒,但他们之间已经从转为了真正的爱情。以至,十五岁的米夏与汉娜一起骑着自行车去旅行,当有人说他和母亲出游时,他非常骄傲地回以一个吻,以示他们之间是爱情。
▲ 电影《朗读者》剧照
只是,少年终会长大成人,米夏对汉娜心升背叛。他的背叛不是不爱,而是终究不敢承认生活中有汉娜的存在。在汉娜突然出现在米夏大学校园的游泳池旁时,米夏没有向她奔跑过去。迷雾中的汉娜看到了米夏眼神中出现的游离。
这一幕,与多年之后的狱中相见,如出一辙。
在锒铛入狱的20年后,汉娜终于盼来了米夏,而米夏给她的感觉却是冰凉又疏离……
然而不同的是:年少时,汉娜选择“不告而别”。年老时,汉娜选择“不告而亡”。
用一生去守护的秘密到底值得不值得?
汉娜的“不告而别”,和米夏的成长,都成了时间里的灰烬。
两人再见便是相识8年之后。
他对她已经不再是爱情。
而她的心里有期盼却也无奢求。
,
他是法律系的反叛大学生,。
在庭审中,米夏仿佛看到了那个既残酷又残忍的犯罪分子汉娜。
她挑选了一批又一批的犹太人送去死亡……
▲ 电影《朗读者》剧照
然而,她也茫然,她也没有选择。在那个时代之下,她没有选择,她的罪行是那个时代施加给她的。那是整个时代的错,并不是她一个人的错。以至于,她会在法庭上问审判长,“如果是您的话,您会怎么做呢?”
审判长沉默了。
真正将汉娜置于死地的是,300条犹太人命泯灭与教堂的火海中。汉娜以及另外的看守人,却没有在第一时间把教堂的门打开。
她回答,“我们就是不能让她们给跑了!我们对她们有责任……我们一直在看守她们,在营地,在路上。我们也懵了,不知道怎么办……”
她不是不想救她们,她只是不知道如何救!她没有权利!她的时代没有赋予她拯救别人的权利。她心理上的愚昧无知,让她只知道服从上级命令,缺乏自我反思和思辨的能力。
▲ 电影《朗读者》剧照
那个时候,她还是个文盲,她的罪恶感很轻,她没有反省的意思。
然而,当其他被告为了减轻自己的刑罚,纷纷将矛头指向汉娜是报告发起者,就在对照字迹之时……
她紧张,坐立不安。
最后,她直接认了罪,。
那个,汉娜的目光,穿过层层的阻碍,一直望进米夏的心里。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米夏发现了汉娜的另一个秘密——汉娜是一个不识字的文盲。
他知道了。
但是,他没有站出来。
如果他站出来告诉法官,汉娜是个文盲,根本不可能去写那个报告!汉娜的罪行会被减轻,至少不用终身监禁!
但是,他没有。
听到宣布结果的时候,电影中的米夏,泪流不止……
▲ 电影《朗读者》剧照
米夏曾经问过父亲一个问题。
父亲说,“对大人来说,我绝对看不出有任何理由,可以代替别人做决定,而推翻那人自己觉得比较好的做法。”
米夏继续问,“即使他们自己后来也觉得,那样做比原来更幸福,也不该强加吗?”
父亲摇摇头。
米夏释然。
他的释然是他一直想要寻求的,他背负着与年长女人间曾经的爱恋,现在又背负着一个如此大的秘密。释然是他最想要的,他想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里,只有这样他才能继续生活下去。
米夏终于明白,他没有权利去推翻汉娜本人已经做出的决定:她愿意用终身监禁,换得隐藏自己是个文盲的秘密。
这是,她整个生命姗姗来迟的悲伤
文盲的羞耻心,真的会有如此大的力量,以至于一个人用一生的自由去隐瞒吗?
如果是你,你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吗?
但是,汉娜却接受了。
,她曾一度保持自己。
对于她而言,牢狱之灾并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她等待的人一直不来……
是的,米夏没有来看过她。一年又一年,米夏始终没有来。
汉娜突然发现,自己再也没有任何的期待。
她放弃了,自暴自弃,也不爱干净。
就在汉娜服刑的第8年,她收到了米夏给她寄来的朗读录音!
▲ 电影《朗读者》剧照
这让她又激动又胆怯!
米夏是激情飞扬的朗读者,汉娜是渴望读书的聆听着。
这一幕,在电影中,你会看到一录一听的蒙太奇。
米夏给她念《奥德赛》、《战争与和平》……
那一幕幕,看得震撼又令人心碎。
这是一种时而喋喋不休,时而沉默寡言的交流。
直到汉娜服刑的第12年,她给米夏寄去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小家伙,上一个故事特别好!谢谢!汉娜。”
她终于,会写字了!
这背后是无法想象的辛苦!也是无法想象的悲伤。
这是她整个生命姗姗来迟的悲伤,是生不逢时的悲伤。
但是,她却从未得到过米夏的回信。
这是她,绝望的悲伤。
汉娜最后一次收到米夏的录音材料是在服刑的第18年,就在这一年,她的赦免申请审判下来了。
只有一件事可以让灵魂完整,那就是爱
他们终于再见面了。
但,这也意味着,汉娜的期待永远不会实现。
这是,两个人在狱中的第一次相见,也是最后一次。
他对她很早就不是爱情了。她身上的那种新鲜的味道,如今已经不存在了。
米夏察觉到汉娜眼里的光在慢慢熄灭。
汉娜深知,眼前的米夏已经不是他心里的那个他了。
她自知罪孽深重,如果连米夏都对她失望,不可谅解,那世界对于她而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 电影《朗读者》剧照
于是,汉娜选择上吊。选择死亡的时候,她踩得是《Holocaust》。是的,大屠杀……在识字之后,她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她在教堂中听着孩子的歌声会流泪、把自己所有的钱留下给曾经集中营里幸存者的女儿……她明白自己的罪行,但是她爱的人始终没有原谅她。
她只能选择死亡,在她出狱的那天……两个独立又相连的希望一起破灭了。
▲ 小说《朗读者》
这本薄薄的书和堪称完美的电影,值得一遍一遍的看,每看一遍越会觉得,也许即将能解开从未发现的迷。
15岁的少年,因为与大他20岁的中年女子纠缠,他们之间是爱吗?
当你曾经深爱的人因为刻意隐瞒的秘密而遭到惩罚,你会选择去揭露吗?
当时代的罪恶降临到个人身上时,那些人应该受到审判吗?
一个人一生都在逃避的问题,还需要去面对吗?
▲ 电影《朗读者》成年后的米夏
电影里,米夏说过一句话,“只有一件事可以让灵魂完整,那就是爱。”
多年之后,米夏终于去到汉娜的坟头,打算把自己所有的故事告诉自己的女儿……
【品茶】春天来了,邀你一起去上夼村品尝“极北绿茶”
【摄影】浮世绘银滩风光摄影集
【赏花】樱花谢了,文登昆嵛山樱桃花开了
【垂钓】威海周边休闲垂钓好去处都在这了,第一个就是乳山南泓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