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小说小说> 【AHA 2016】吴永健教授谈GARY:TAVI适应证扩大的强心剂

【AHA 2016】吴永健教授谈GARY:TAVI适应证扩大的强心剂

2022-04-02 15:00:40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4日,AHA 2016年会的LBCT专场上,德国主动脉瓣登记(GARY)研究最新结果公布。这项在真实世界中比较外科手术中危风险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SAVR)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备受瞩目。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应“心在线”之邀,对该研究做了言简意赅的精彩点评。
吴永健教授介绍,德国GARY研究开始于2010年,是当时唯一一个对比TAVI与常规SAVR的登记注册研究,其1年随访结果显示,高风险主动脉瓣疾病患者行TAVI的获益与常规外科手术相当,为外科手术高危人群实施TAVI奠定了基础。但研究者对常规风险分层方法(包括EuroSCORE、STS评分)提出了质疑,如EuroSCORE评分为10%者,实际死亡风险或仅为1%~2%。因此,其开始倡导重新建立新的风险分层方法。

本次公布的GARY研究最新结果是基于德国88所医疗中心的5997例(TAVI组 4101例,SAVR组1896例)中危患者(EuroSCORE I评分:10%~20%)的数据。结果显示,TAVI组未校正的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3.8% vs. 2.6%)与1年全因死亡率(16.6% vs. 8.9%)均显著高于SAVR组,但经校正、排除混杂因素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此外,分析TAVI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发现,高龄、高风险评分的中危患者更倾向于接受TAVI治疗。这是继PARTNER 2研究对外科手术中危患者实施TAVI有效的又一个有力佐证。虽然TAVI组起搏器置入率(19.1% vs. 5.3%)、血管并发症发生率(7.7% vs. 1.1%)较SAVR组高,但吴教授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任何一项技术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德国是开展TAVI较早、手术量最大的国家,实施TAVI者约50%为外科医生,他们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决定治疗方式,这是德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最突出特点。德国目前在TAVI尚未被纳入治疗指南的情况下,已有约46%的外科手术中危风险患者接受TAVI治疗,这得益于国家和协会/学会对技术创新发展的大力支持。正是基于这样庞大的手术量和成熟的操作技术,使GARY这项真实世界的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GARY研究中所使用的瓣膜均为第一代或第二代。随着器械的更新、手术经验的积累,未来TAVI将或可与SAVR并肩,甚至可能在部分人群(如高龄、PCI手术史)中优于SAVR。
 
中危患者能否纳入未来TAVI的常规适应证,目前尚未有定论,吴教授认为,首先需要解决如何界定风险分层这一关键问题。目前采用的危险分层只是针对外科手术而言,但同一患者,即使外科评估为中危,对TAVI而言也极有可能是高危,例如冠脉开口低、严重钙化者可导致瓣膜脱位而被视为高危。因此,我们亟待建立切合TAVI特点的评分系统,使风险分层更加细化,治疗更具针对性。
专家简介

吴永健教授,主任医师,留德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诊治中心副主任,22病区主任兼7病区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复杂冠心病的介入治疗、重症心肌梗死的救治、冠心病的早期诊断、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的治疗等方面。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加多项国家级重点攻关课题项目,在国际上最早提出糖尿病影响冠脉侧枝循环的形成,2010年首先在国内开展经皮主动脉瓣膜植入术。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岑聪┆美编 柴明霞┆制版 崔凤娟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官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