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流年偷换,一个人从少年到老年,心情难免会有剧烈转换的落寞与惆怅。青春年少的时候,我是在灯红酒绿的歌楼之上听到风雨之声。
壮年的时候,我是在漂泊求索的客船上听到风雨之声。而今,我的双鬓已经斑白,听雨在清静的僧庐之下。
回想一生,经历过太多的悲欢离合,经历过太多的变幻无常,万般心绪却无言,只能听着窗外的秋雨一滴滴敲打着石阶,直到天明。
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
南怀瑾说,明末崇祯年间,有人画了一幅画:巍然耸立的一棵松树下有一方大石,大石上摆着一个棋盘,棋盘上面摆着几颗疏疏落落的棋子。
当时的高僧苍雪大师在画上题了一首诗,将画意拉成了高远。
那便是这首“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人生如同一局残棋,你争我夺,世世相传,输赢二字却永远也没有定论。
这是悼亡妻王弗的词。大概,感情浓到极处,只能用直语出之,已来不及也不愿意用华丽辞藻修饰装点,只能语淡情真。就像这句“十年生死两茫茫”。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说,王弗死的时候,苏东坡的福禄达到了最高峰,她死得恰是时候,不必陪他度过一生最悲惨的年华。
孤独,一如爱情与死亡,是文人尤其诗人笔下一个永恒的主题。
读李白的诗,感受最深的,是旷世的孤独,也是愤世的孤独,所以总是在借酒浇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历史上把李白称为“酒仙”,其诗中处处可见以酒当歌,寻求彼情此境,探寻如意称心。
李白一生都走在浮游四方、浪迹江湖的孤独人生苦旅之中,他心中的孤独如挥之不去的迷雾,在失意中寂寞,在寂寞中忧愁,在忧愁中更添寂寞。
于是就有了那句千古之叹——“古来圣贤皆寂寞”。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桃李春风的潇洒没有了,只剩下江湖夜雨的孤独和寂寞,一灯荧荧,仿佛酒酣后的眼。
在人生的迷茫天空,有几个人不感觉自己像一只孤雁,在不知从何处来的风中凄凉地鸣叫?等到鬓发斑斑,台阶上的雨滴全都滴落心上,水滴石穿,何况心并不坚硬如石。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样凄凉悲切的叹问,就是岳飞发自心底的声音。这声音穿过历史的厚壁,回荡耳畔。
所谓知音,便如那高山流水一般,宁静淡泊,不一定有过多的深交,但只要轻轻一拨,心灵就会产生奇妙的共振;勿需过多言语,只需要一个眼神,便将千言万语送入对方的心中。
不妨在匆忙的脚步里放慢速度,听风从耳边悄无声息地拂过,看云在天上悠哉悠哉地飘荡,给自己的内心寻一丝安宁。
人过半百,一事无成,“青藤”渐老,抱负成空。徐渭自题《墨葡萄图》,满纸水墨纵横,疾风骤雨般肆意泼洒着一颗狂乱的心灵。
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痛苦对徐渭有着巨大的影响,看他的画,时时能感受到那种发泄般的力量。
徐渭晚景凄凉,藏书斥卖殆尽,居处席烂帐破,常“忍饥月下独徘徊”,两碟牛肉、一壶浊酒就能换他一幅花卉图。
73岁那年徐渭去世,身边唯有一老狗相送,几个族人将他下葬。“眼空千古,独立一时”,这是袁宏道对他的评价,然而死后固然万世景仰,徐渭生前那“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的无奈,更着实让人心痛。
瞻前尘,贤哲比比,陆放翁可谓其间一圣者。虽置身红尘,却不为所染,于风尘碌碌间,借一盏清茶,品遍世事。
细细体味,人生于世,何尝不是这壶中茶?混沌间,生于世,岁月如水,人于水中沉浮、翻滚,渐渐地舒展、释放,同时,一点点老去。
往事历历,时光倏忽。容若醉酒于烂漫的春日,倒下便潇洒而眠。
爱妻卢氏怎忍将其扰醒,默默地守在一边,细细看他小醉后的憨态,脸颊微红,畅游美梦,多么幸福、浪漫。
一觉醒来,发现爱妻也酣甜依偎其旁睡着了。他是醉酒而眠,她因幸福而梦,春色令人醉。
残阳依旧,人去楼空。爱上一个人也许只需一瞬,却要用一生去忘记。
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失去了,才懂得曾经拥有的珍贵。人生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