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期末备考期,又要开始一年一度的“熬夜修仙”大赛。大学生的睡眠状况究竟如何?哪些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你的睡眠还好吗?
超四成大学生零点以后入睡 “熬夜修仙”成为大学生活必选项
正值期末备考期,又到了大学生们突击复习、熬夜备考的时候。“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越睡越晚”已经成为众多大学生的通病,网络上甚至出现了“熬夜修仙”的流行语。大学生的睡眠状况究竟如何?哪些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了解大学生的实际睡眠情况。分析内容如下:
在考前,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选择考前突击,“熬夜修仙”几乎成为了大学生的家常便饭。据大学声调查显示,有一半的同学会选择考前一两天熬夜进行突击。
,七成大学生的入睡时间集中在23点到凌晨1点之间,41%的大学生入睡时间在零点以后。男生更爱熬夜,零点以后入睡比例(48%)高出女生14个百分点。
寒假,只是换个地方继续熬夜 “玩电子设备”是熬夜主因。
近八成(77%)的大学生会在6点到8点之间起床,其中42%的大学生通常在7点到8点之间起床。据麦可思统计,大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长为7小时。从睡眠时长的分布来看,65%的大学生平均睡6到8小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21%的大学生睡眠不足6小时。
“前3天都是凌晨2点多睡的,最后一天我一直熬到早上6点。”2014级天津某高校的本科生陈倩倩在上一个寒假和同学参加了“2017全美数学建模大赛”,比赛一共4天,他们在宾馆里“关”了4天,也熬了4天的夜。在队伍中,陈倩倩负责翻译,她需要把团队的成果——两万字论文翻译成英语。
第二天早晨6点,陈倩倩终于完成了翻译,还没来得及回味这份成就感便匆匆忙忙出发去赶回家的火车了。10个多小时的车程后,她终于到家,多日的劳累让她直言自己“感觉身体被掏空”。
“其实这些和自律有关”
其中,玩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设备(57.4%)是导致大学生熬夜的主要因素,男生因“玩电子设备”熬夜的比例(60.6%)高出女生6.3个百分点。紧随其后的是“为考试做准备或赶功课”(41.4%)和“压力大或有心事”(40.2%)。仅有3.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从不熬夜”。结合大学生入睡时间分布情况来看,“熬夜修仙”这件事,已成为大学生活的普遍现象。
“其实这都和自律有关。”张克说,“很多时候都是‘作’出来的吧。”对他而言,凌晨1点前入睡已经算比较早,而有时并不是因为作业或赶图,只是单纯地拖延入睡时间。张克同时补充道,“不过研究生的事情比本科时多出来不止一点半点,忙起来确实很忙,有时候同时几个项目要交。”上个月,他几乎每天凌晨三四点入睡,早晨七八点起床继续工作。直到一场感冒,让他不得不休息几天,强迫自己放了几天假。
“我总担心我哪天熬完夜躺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
“我总担心我哪天熬完夜躺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体测长跑的时候也总担心自己随时猝死。”曾有着6年之长“熬夜瘾”的颜之说,“新闻里那些熬夜猝死的都是熬夜四五年的,而我已经达到6个将近7个年头了,所以非常害怕。”新学期开始后,她在宿舍熄灯后即准备入睡,睡不着就用下载好助眠软件,努力让自己保持在11点半之前进入休息状态。她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在一天天好转,早上起来心情也不再压抑,可以用更好的状态去迎接新的一天。
侯仰荣,广东工业大学大二学生,也有着一些晚睡强迫症的行为。“失眠是最痛苦的事情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最惨的是第二天就有课。”说到通宵所做的事情,离不开两件:和舍友打游戏和社团活动。作为某社团团长的他,是社团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所以活动策划他必须参与其中“没办法早睡啊,即使早睡也睡不着。”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熬夜对您或身边的人产生的负面影响”问题中:
72%的受访者表示“皮肤变差,有黑眼圈或长痘”,
45%的受访者选择“视力下降”。
52%的受访者表示熬夜后,第二天感觉“疲乏”,
8%表示“非常难受”,
28%表示“正常或精神饱满”
“夜间睡眠不足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例如精神状态差就容易暴躁,容易和朋友因为一些小事控制不住情绪而吵起来,甚至是动手。此外,也容易导致日间过度嗜睡、认知功能受损、记忆力降低、学习成绩下滑、工作效率降低等等。长期熬夜,还会影响身体的发育和健康,会造成机体免疫力降低。”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老师图雅指出。
熬夜的你看这里,12招教你快速入眠
你还要熬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