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小说> 《西游记》其实是一部道家修真指南,你造吗?

《西游记》其实是一部道家修真指南,你造吗?

2018-04-03 19:09:58

《西游记》都重播三千多回了,你造吗?

以前一直把《西游记》当神话传说看,看个热闹好玩,但它却是一本道家修丹指南,你造吗?


在五四之前,《西游记》的作者并不是吴承恩,而被传为全真丘处机所作。在中国,很多文学作品的作者大都是一笔烂帐,虽说《西游记》是吴承恩所作,其证据并不牢靠,但要是说是丘处机写的,那就真的是胡言乱语了。可这说法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西游记》自然首先来自于民间创作的整理,在其后又经过许多作者的加工,逐渐向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靠拢,但最后定本的那个作者,却必定是个儒释道三修的道学大家。


我们如今读到的《西游记》,是一本彻彻底底的道家丹经,谈的是金丹大道的修炼之法,而其中种种荒谬不合常理之处,正是解《西游》的关节所在。


《西游记》的回目,诗文里有大量的道家名词,字里行间五行之说随处可见,譬如孙悟空是心猿,白龙是意马,八戒是木母,一部取经史讲的是人体内修炼金丹大道的整个过程(这里不好理解的话,也可以把它想成是练内功就好了),所以孙悟空和猪八戒为什么总要闹矛盾呢?因为悟空是心,八戒是肾,他们是性和命,金和木,水与火,悟空是求道的一颗赤诚之心,八戒是难以摆脱的,而唐僧是肉身,所以他总是拉偏架。


所以唐僧再怎么没用,再怎么肉眼凡胎,都是师父,因为他是肉身,是“唐三藏”,藏那三个?悟空(心),八戒(肾),沙僧(脾)。


有人提到纪年上的重复,并不是因为作者历史没学好,要知道《西游记》所谈的其实是丹法,所谓贞观,乃是“正观”的意思,这里是正观内视十三年,便有一阳生,为什么是一阳生呢?因为地支十二为一周天,所以十三是一阳生。那又为什么是己已年呢?因为己土已火,而火生土,土生金,所以己已代表阳金生出。


那为什么会重复呢,因为陈光蕊其实就是唐僧,唐僧就是陈光蕊,而陈光蕊(陈为耳东,东为木)最初的这次证道(状元)是假的,所以才会被刘洪(刘字拆开为卯金刀)所杀(金刀克卯木),何以见得呢,因为开科取士,派属州郡都是丞相魏征下的令,而魏征实为“伪证”也。


所以不得已,还要循环一次,因为陈光蕊是伪证,而唐僧才是真证。而且必要是在贞观十三年,因为是真金显露之时。


另外唐僧取经之日是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所谓望是十五月圆之日,那么望前三日就是十三日了,可见阳气之足。


其实解《西游记》解的好的有很多,古有刘一明(悟元子)解的《西游原旨》,陈士斌(悟一子)解的《西游真诠》,今人李安纲作的《李安纲批评西游记》也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推荐给大家。




唐僧是肉身,悟空是心,而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强盗野兽全是修炼时的心魔。唐僧不怪悟空打死老虎(其实那虎打了三次,从寅将军开始都是老虎作祟),是因为证道先要伏虎降龙,所以伏了虎之后,便收了白龙马。


而悟空打死了六个强盗,唐僧大发脾气,将其赶走,也是有原因的。还记得那章的回目么:


叫做: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这六贼叫什么名字?


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说与你听: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

这哪里是六个强盗,这所谓六贼乃是:眼,耳,鼻,舌,身,意。他们代表着肉体未脱的欲念,悟空(心)扫除了,唐僧(肉身)当然不爽,所以才要挣扎,要赶走他。


可是心神一散,便不能得道,所以悟空不能走,要拴心,所以才有“紧箍咒”,那“紧箍咒”的本名叫什么呢?叫做“定心真言”。


老母道:“他那厢去了?”三藏道:“我听得呼的一声,他回东去了。”老母道:“东边不远,就是我家,想必往我家去了。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记心头,再莫泄漏一人知道。我去赶上他,叫他还来跟你,你却将此衣帽与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唤,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去了。”三藏闻言,低头拜谢。

至于为什么先要骗他穿衣戴帽,因为悟空是先天元神,若要证道却要先学人言,行人礼。


所以你有件事觉得没错,唐僧确实是个凡胎,而悟空却是天生的慧根,所以悟空解得《心经》,而唐僧只会傻念。说到《心经》,这里又有一个暗喻,《心经》在书里有过好多个名字,一开始并不写成《心经》,而叫《多心经》,直到你说的悟空学会偷懒的那一回,才叫做《心经》。


为什么呢?因为唐僧不多心了,为什么能不多心了呢?因为之前悟空又被赶走了一回,为什么被赶走呢?因为三打了白骨精,而这一回目叫做:


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白骨精是尸魔,而且还三戏,为什么?因为他是三尸啊!所谓三尸,也是人的贪欲,它恶人进道,喜人退志,所以打杀三尸是修道时的关键处,也正是如此,悟空(心)打杀了三尸,唐僧(肉身)才会难以承受。


而随着心猿的再次归位,肉身已过了这个重要关节,所以《多心经》不念了,改念《心经》了,于是这一回开头写道:


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

一心同体啊!就是彻底升级专职,踏入一个新的境界了嘛。故接下来就要“三花聚顶”,悟空逼八戒巡山,就是要逼铅(八戒)与金(金角大王),银(银角大王),在头顶(平顶山)聚合,以成丹基。


这里真的不是悟空在偷懒懈怠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