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并没有此种想“这个有情是我以前成熟的”或“这个有情是未来要成熟的”、“另外这个是现在成熟的”现行勤作分别念,但于不是相似方位而是无边诸方所中,乃至未来际时间中,恒常以三乘门无漏之善法成熟无量众生。
犹如太阳无勤中光芒照耀一切方位而不是照一方,以无边光明成熟众多庄稼。同样,具足十二契经无量法的日,指示寂灭一切痛苦之涅槃道的法光,浩瀚无边照耀无量诸方,无有偏堕成熟众生。犹如一灯燃众灯
无量无数彼无尽
一者成熟化众熟
无量无数彼无尽
犹如一盏灯点燃的众灯极多,以分别心无法估量,无可计数,但前面的那盏灯并不会因增多而穷尽。同样,成熟究竟的一位成熟的会众菩萨极多,每一位菩萨也成熟诸多有情,他所成熟的他们也接连不断辗转直至未来际之间成熟,虽然出现无量无数成熟的众生,但佛陀成熟无有穷尽,如此成熟相续永不穷尽。 犹如外界的大海,虽然各方的种种大江小河恒常不间断流入,但大海不厌足水,恒常为百川流入提供机会,也不会因为许多大河尽情流入而变得越来越增多。同样,界或无漏真如法界,虽然清净障碍的无量声闻缘觉菩萨涅槃者恒时不间断趋入,但它既不厌足也不增长,这是最稀有最稀奇的。 以上以十种功德差别宣说了大菩提。
戊二(以具彼功德之菩提体因果等六安立而宣说)分二:一、真实;二、别说分类之义。 这(一科判)四颂的意义归纳,是讲极其清净的法界,因此首先宣说此,其后宣说大圆镜智等四智,圣者佛地中,佛地由五法归摄,即所说法界清净与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本论中归纳其义作抉择。 也就是说,如此所知有为无为有漏无漏的一切法自性空性远离一切边,称为真如,因为是无误实相真实际与胜义的缘故。真如自性虽然无有任何差别,但以种种有法而称为法。众生的真如虽然无有不同差别,但自现颠倒具有客尘众生相续的真如称为有垢真如,是可断除的客尘障碍,法性是永无迁变的,一旦各自众生相续中的烦恼障与所知障完全清净时,就是法界极其清净之法相,称为佛菩提。以此说明真如转依。菩提也是于入定中,缘于清净法界真如实性无分别智慧获得无尽自在,以后得智慧缘于无分别智慧获得无尽自在,也就是说,后得无误了知无分别智慧之理。按照安慧论师《注释》的译文说:“‘知实性缘彼’,实性阿赖耶识依他起法相转依的无分别智慧,以后得智慧真实了知,‘缘彼’是指无分别智慧缘于法界。”虽然字面解释方式不同但意义相同,因为获得两种无尽自在,即是讲入定、后得的智慧。总之,佛地,无有入定后得轮番,以一智慧照见如所有是无分别,照见尽所有是一切种智,因此是获得这二者无尽自在的法相。如此由于法性与有法无别的缘故,究竟转依时,如实照见法性不动摇的同时也无勤任运了知尽所有的二智自在的本性身或法身即是大菩提的法相,所以是大菩提的本体。 能获得或能现前大菩提之因:依照大乘经中所说空性,以闻思修抉择真如后于信解行地通过积累二资粮修行,从而现量了知真如,最初生起出世间智获得一地后,至十地相续末际之间,以一切种种方便门修行,从中真实产生。菩提之果:使无边一切众生一切时分产生暂时与长久利乐二者,也就是乃至轮回存在之间,具足无尽之果。 如是身体显现一切、以语言说法、以智慧加持的幻化事业或加行方便的事业,在佛调化者前示现,直至幻化天龙等种种身体。如是以语言直接说法,或从虚空、墙、树等中传出法音,或者以意加持愚者也证悟甚深法义,或加持舍利子、须菩提等令说般若。所谓加行,是指幻化事业,所谓方便是指能幻化的方法,或者方便是指幻化事业,调化众生的方法。具足首楞严虚空藏等无量等持、无尽宝箧无边门等无量陀罗尼门及无量福慧资粮,就是具足之义,具足无量总持等持二资粮。 菩提之分类:从本体而言为自性身或法身,从显现而言为圆满受用大乘法之身,从行他利事而言以幻化身相异趋入,以六安立宣说,这是说明法界清净,因为法界清净的大菩提以本体等六种来抉择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