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明清时期的节妇特别多,贞节牌坊也很多,丈夫死了,妻子要么殉节,要么守节,不能再嫁,也不能再交男朋友,不然,下场就很凄惨,惨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一起看看《聊斋志异》中的《金生色》这一篇。
金生色是一个男人的名字,姓金,名生色,娶了同村的一个姓木的姑娘做媳妇,蒲松龄老先生给小说主人公取名字也很有趣,这夫妻二人,一姓金,一姓木,让人联想到五行中的金能克木,木坚金缺,反正就是和谐不了。
金木夫妇二人婚后生了一个孩子,刚一岁,金生色就生了重病,临死前,他留下遗言让妻子改嫁。你想,古代人结婚早,十五六、十七八就结婚,孩子那么小,金生色就死了,这金木氏还是非常年轻的,应该不到二十岁。
在清朝,丈夫临终留下话让老婆改嫁,听起来冠冕堂皇,却总觉得哪里不对,不免让人想起刘备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搞得诸葛亮必须得用心辅佐阿斗,不能有半点二心。所以,金木氏也效仿诸葛亮,指天发誓,志在守节。
等到金生色真的死了,丈母娘前来悼念,私下里跟自己闺女说:“你还这样年轻,就这样守着个襁褓中的孩子过后半辈子,不是傻么?就算守咱也不能老老实实地守。”目测这确实是亲妈。
不巧这话被金母听到了,十分悲愤,女人的斗志被激发起来,命令媳妇:“必须守节。”但很快金母梦到儿子前来相劝,约定出殡之后让媳妇改嫁。不料阴阳先生看了风水,这一年不宜出殡,媳妇就得先守着。
这金木氏也不是吃素的,在婆家穿孝,回了娘家就打扮得花枝招展,一来二去,就跟一个叫董贵的小混混好上了。董贵用钱买通了金家邻居老太太,从这老太太家爬墙过去与金木氏幽会。如此几番之后,一天晚上,把金生色气得提着剑从棺材里出来,诈尸啦!于是董贵和金木氏惊慌失措,都吓得跑出去了。
董贵裸奔而出,慌乱之中躲到被他买通的邻居老太太家里,看到一扇门敞着,就进去了,被邻居家的儿媳妇误以为是其丈夫,(此处省略500字)。后来这邻居家的儿子回来了,抓到了董贵正在跟自己的老婆做不可描述的事情,一怒之下杀死了董贵,他妈走过来说:“捉奸哪能只杀一个?”然后,作者写道“子不得已,遂又杀妻”。
这边厢董贵死了,那边厢金木氏的遭遇更离奇。金木氏的父亲金翁正要睡觉,发现有人纵火,于是大声呼喊,全家人一起灭火并追捕纵火者,看到墙下有可疑之人,一箭射过去,却发现是一个赤身的女子,箭贯胸脑,不是别个,正是木翁的女儿金木氏。不用说,这金木氏也死了。
故事发展到这里,留给金家和木家一个疑问:与金木氏幽会的人到底是谁呢?
后来金家邻居的儿子(就是杀死董贵的那位)前去官府自首,因为杀的是奸夫淫妇,“薄责释讫”,被从轻发落。如果故事到这里,金家和木家的疑问还是得不到解答。
但这邻居儿子的大舅哥觉得自己妹妹死得冤枉,继续上诉,官府就把邻居老太太抓去了,一询问,真相大白。
最后的结果是:“木以诲女嫁,坐纵淫,笞;使自赎,家产荡焉。邻妪导淫,杖之毙。”这姓木的一家因为教导女儿改嫁,有纵淫之最,受鞭笞之刑,邻居老太太有导淫之最,被杖毙。
蒲松龄最后评价道:“金氏子其神乎!谆嘱醮妇,抑何明也!一人不杀,而诸恨并雪,可不谓神乎!”作者赞叹这金生色同学,留下遗嘱让老婆改嫁,是多么开明啊!后来,自己一个人没杀,但是所有的仇都报了,真是神了,啧啧啧!
这样离奇曲折的故事,在明清小说戏曲里并不罕见,中心思想都一样:寡妇要守节,守节的女人才符合道德规范,否则就是死有余辜。
总结一下,在这个故事里,三个女人死于非命,一个女人被鞭笞,死的三个人中有一个是金木氏,因为与人,虽然此时她丈夫已死,董贵充其量算是男友。
第二个是邻居老太太的儿媳妇,误把董贵当自己丈夫,本来不该死,因为婆婆一句话,捉奸得捉双啊,于是也被丈夫杀死了,而这丈夫去自首的时候,因为杀的是奸夫淫妇,还不用偿命,被从轻发落。
第三个是被杖毙的邻居老太太,罪名是她协助,类似于《水浒传》里的王婆。被鞭笞的是金木氏的母亲,理由是放纵女儿,既然子不教,父之过,那么女不教,必然是母之过了。
作者写这篇小说,一方面是在宣扬因果报应思想,“邻媪诱人妇,而反淫己妇;木媪爱女,而卒以杀女。鸣呼!‘欲知后日因,当前作者是’,报更速于来生矣!”另一方面,就是告诫世人寡妇守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这个故事中死去的几个女人,半点儿惋惜同情之心也没有。
用现代眼光来看,这个故事真是暴力又血腥,女人的命运何其悲惨,金生色死时留下遗言令妻子改嫁,可是妻子真的有了相好的,又怒不可遏;邻居家的儿子知道自己的妻子是无辜的受害者,仍然毫不留情地杀了她。
在蒲松龄的时代,女性不具有独立的人格,而是一个物件,“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使丈夫死了,她的去留也由丈夫和婆婆决定,女人无权决定自己的未来,如果像邻家媳妇那样不幸被人玷污,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错,都是死有余辜。
作者显然是认可赞同这样的观点的,不仅赞同,还写成文章警示世人引以为戒。所以,《聊斋志异》虽然也是一部优秀的小说集,其艺术性方面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但是它还称不上伟大,因为作者的观念立场并没有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还带有历史的局限性。两相对比,更显出《红楼梦》的伟大。
最后,温馨提醒一句:看多了穿越小说、穿越影视剧的人们,千万别被现代人的胡说八道蒙蔽了双眼,马尔泰若曦和洛晴川的故事都是用来骗小姑娘的,须知:复古有风险,穿越须谨慎。
封面来自摄图网。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下面二维码,添加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