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存在一个文化共融的时代,国家间的角力已经从单纯的硬实力比拼逐渐转移到软实力竞争上,文化是重中之重。而互联网更是一剂强力的催化剂,迅速推动着“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不觉间,约一场美国大片、购买日本漫画与手办、阅读英美的书籍,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而老外见面互道“你好”,津津有味地观看《琅琊榜》甚至是《盘龙》等网络剧、网络小说,也让人见怪不怪。有人以热力现象形容文化输出现象,占领文化热度的至高点,必然会将自身的“热量”传播到其他“较冷”的国家。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从引进走向输出,与他国文化对话交流的过程。
姚明:中国官方文化输出的胜利与悲哀
前几年,印度播出了一部在国人看来十分奇葩的史诗大片《巴霍巴利王》。电影中夸张的脑洞、滑稽的特效、生硬的情节以及印度人动不动就要在电影里载歌载舞的习惯,给国人提供了许多可供嘲谑的段子。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让英美国家的主流媒体不吝溢美之词。
《巴霍巴利王:开端》是由印度阿卡媒体公司出品,S·S·拉贾穆里执导,改编自印度神话传说,。
为什么这样一部在各方面让国人都感觉有些奇怪的电影,却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并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文化输出”四个字。这部印度电影忠实地向世界反映了自己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民族特性,并且找到了和其他国家民族能够产生共鸣的价值结点——英雄主义。所以,《巴霍巴利王》的成功并不是一件反常的事情。
和印度相比,中国在文化输出上的努力尽管并不少,但是就引进和输出两方面而言,我们可能不得不承认,在一个将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复兴紧密联合的时代中,中国的文化输出,曾经甚至现在和文化引进相比,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以影视传媒为例,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世界对中国电影的认知似乎仅仅局限于功夫明星“李小龙”。
在影视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大IP制作已经成为了主流,中国的影视产品向国外输出的数量也在呈跨越式增长。无论是《甄嬛传》《花千骨》还是《琅琊榜》,当这些影视剧在国内大热时,中国影视剧成功占领国外市场的新闻也是铺天盖地地随之而来。
《琅琊榜》上映后截止2015年11月,在各大主流视频媒体播放次数累积已达35亿。仅10月14日一天,《琅琊榜》就创下了高达3亿3千万次的网上点击和1.085%的收视率,在中国五十个主要城市收视排行榜排名第一位。
事实是,像《琅琊榜》之类的电视剧,卖到海外视频网站,点击率甚至还比不过一部“弱智”的台湾偶像剧。为了促使中国电影达到国际水平,中国电影制作日益依赖外国团队,中国的明星们也热衷于在各大电影节走红毯,试图证明中国影视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截至2015年,成龙在facebook有6200万粉丝,世界排名第五。
然而,前两年出现过一个调查老外认识多少中国明星的视频,大约发起人是奔着炫耀中国明星已经占领了世界市场去的,可惜的是,当调查者满怀期待问“你知道哪些中国明星”的时候,老外们大多呈放空状态30秒后给出了诸如“李小龙”“成龙”和“姚明”这样的答案。如果说,李小龙和成龙让世界知道了中国功夫,那么姚明则从许多方面让其他国家了解了中国人的形象。
2016年9月10日,姚明与同为NBA传奇球星的奥尼尔、艾弗森等人一同入选美国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姚明遂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入选名人堂的篮球运动员。
在欧美国家看来,姚明可能是中国过去十几年中向美国输送的最成功的单个产品。他的“姚式幽默”,他的低调、敬业和聪明,推翻了以往外国人对中国的固有印象。可以说,在促进世界对中国现代化的了解上,姚明作为一个典型的文化符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姚明之后,中国还能出现多少后起之秀?近些年,中国并没有中断过向NBA输送球员的行动,但是,姚明之后,似乎再无姚明。
最近十年,中国向全世界输送的文化产品,大概有两方面特点:一是在种类上花样繁多,二是在数量上令人咂舌。按理来说,与这样大型的文化输出活动相匹配的,应该是全世界对中国文化的日渐熟知和喜爱,但是许多没有来过中国的外国人,事实上对中国的想象依然存在妖魔化的倾向,对中国的现代化程度仍然没有太多的了解。尽管官方输送的行为多少溅出了一些浪花,然而和官方的投入相较而言,中国官方的文化产品输出收效甚微。
2014年恰逢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全球开花的孔子学院在美国的发展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逆流,让人们不得不进行反思,继续探索孔子学院的下一步发展。
以孔子学院为例,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遍地开花,然而近两年,孔子学院非但没有成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一个文化窗口,各国甚至纷纷出现反对本国接纳孔子学院的声音。回顾中国官方近十年的文化输出状况,反思并解决中国文化在输出和引进上的不平衡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韩剧与网文:文化引进和文化输出的民间胜利
中国文创产业的发展,文化引进和文化输出始终相伴相生,无论是来势汹汹的好莱坞大片,还是在中国积累数量可观的二次元粉丝的日本动漫,或者是韩剧的流行,都可以看到,全球化时代,外国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
在蛇年春节之前,韩国“鸟叔”朴载相要登陆中国春晚舞台的各种消息就满世界飞,最终这位当红炸子鸡在东方卫视的春晚舞台上为中国观众展示了骑马舞,并在之后成功将韩国当时的流行文化推向世界。到目前为止,“鸟叔”的《江南style》的音乐视频点击率已经突破了12亿次,并获得了世界吉尼斯记录认证。
《ONE PIECE》(海贼王)在《周刊少年Jump》1997年34号开始连载。《海贼王》于1999年10月20日起在富士电视台首播。截至2015年6月15日,《ONE PIECE》以日本本土累计发行了3亿2086万6000本。时值“大海贼时代”,为了寻找传说中海贼王罗杰所留下的秘宝“ONE PIECE”,无数海贼扬旗远航。
日本漫画家尾田荣一郎作画的少年漫画作品《海贼王》,于1999年10月起改编成电视动画,截至2015年6月,《海贼王》已经成为了被吉尼斯世界记录官方认证的“世界发行量最高的单一作者创作的系列漫画”。但是这样一部发行量成记录的漫画,主要是由本土粉丝支撑起来的,在海外市场上,《海贼王》的受众面远远不如日本的另一部漫画《火影忍者》。
《火影忍者》是日本漫画家岸本齐史的代表作,作品于1999年开始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于2014年11月10日发售的JUMP第50号完结。故事讲述了一个忍者的事迹。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海外粉丝看来,无论从战斗体系、人物成长轨迹还是打斗场面来看,《火影忍者》都远高于《海贼王》,同时《火影忍者》的世界设定、情节发展、画风、基调都使海外受众认为,这是一个比《海贼王》更好的了解日本文化的渠道。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网络播放量约22.11亿 ,其中爱奇艺7.05亿,PPS7.2亿,乐视4.4亿,迅雷1.46亿,PPTV2亿。
韩剧《太阳的后裔》截至2016年7月10日,中国地区网络播放量40.12亿,微博阅读量达到147亿,子话题产生812个,提及人数达348万,是中国微博数据最高的韩剧。
日韩等国家文化输出的成功案例,是值得中国借鉴的。全球化时代信息共享,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变得更多,也更便捷,通过互联网,中国文化输出的方式可以变得更多元。除了政府行为外,民间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
以《中国视记》为例,这个汇聚了文化类优质短视频的、跟随近些年移动互联网的狂热脚步的App软件,以“一小时了解中国,一小时融入世界”为理念,力争打造中国最大的新媒体文化类视频国际传播平台。
中国视记ChinaSight,以“一小时了解中国,一小时融入世界”为理念,力争打造中国最大的新媒体文化类视频国际传播平台。平台包含戏曲、人物、工艺、美食等12个频道。
这个平台包括了戏曲、人物、工艺、美食等12个频道,汇聚知名高校和影视制作机构,为国际用户呈现中国文化视听盛宴,并提供来华文化体验等综合服务。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人物风俗、美食文化、艺术样式等等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外国人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中国视记》的开发和推动,使外国用户对中国文化有了前所未有的了解,也带动了一批“中国控”。与《中国视记》相类似的是,中国网络小说的传播。最近几年,以武侠玄幻为主的网络小说,不仅在中国拥有大批粉丝,更悄悄攻占了欧美网站,成了新的中国在国外的“网红”。
网络小说《星辰变》改编同名游戏。
诸如spcnet、wuxiaworld、reddit等社交网站,已经成了一种翻译、交流中国武侠玄幻小说根据地。据悉,仅是小说《星辰变》,在spcnet就有700万的点击量,加上其他的海外网站,总计阅读量已经达到一千万以上。对外国人来说,对汉语的熟悉程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中国玄幻武侠类的网络小说所建构的完整的、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世界观。
复兴与未来:中国文化输出的必要与对策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为中国的文化传播带来更多的机遇。以“I sing Beijing——国际青年声乐家汉语歌唱计划”项目为例,2013年2月16日,来自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六国的20多名外国青年歌唱家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用汉语生动演绎了多首中国现代歌剧选段及中国优秀艺术歌曲,这些外国歌唱家们是中国文化的受众,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他们的演绎能够激发更多外国人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
作为国宝,熊猫及其衍生的文化产品可能是目前中国向海外输送最成功的文化产品案例。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发布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报告》,这份报告称,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程度最高的文化符号分别是熊猫、绿茶和阴阳。其中,外国人对熊猫的认知程度远远要高于绿茶和阴阳。熊猫能够作为一个中国文化符号的代表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要归功于熊猫文化产业链的发展。
2012年2月11日,加拿大总理哈珀一行抵达重庆开始参观访问。当日,哈珀一行参观重庆寸滩保税港区和重庆市动物园,并出席双方租借大熊猫签字仪式。
近年来,熊猫作为外交礼物被送往国外,作为商业图案被印在文具、书签上,被录制成纪录片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以熊猫直播平台为例,这个以四川各个熊猫繁殖基地为对象的直播平台,全方位地为世界展示了中国人在拯救濒危物种做出的努力,同时,熊猫和饲养员的日常互动,也激发了外国友人对中国的好奇和热情。
孔子学院截至2014年底,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476所孔子学院和851个中小学孔子课堂。随之而来的是汉语热和“孔子崇拜”现象在海外的盛行。
全球化时代,我们无法回避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同时也需要世界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使中国在这样一个时代中,真正能够参与进世界的历史进程之中。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即使经过历史的淘汰,它依然是生机勃勃的,它深刻地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代表了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精神基因。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中国美食撬动国内外收视率,《舌尖上的中国2》在国际影视节目展上单片销售额达到35万美元,创造了近些年中国纪录片海外发行的最好成绩。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到现在而没有出现过文明的中断,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华文化所赋予的民族精神在支撑华夏文明的延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要保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尤其需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全面认识,培养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自觉自信地吸纳融汇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及其发展经验,从而使中华文化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里约奥运会上众多运动员,包括美国游泳名将“飞鱼”菲尔普斯都十分迷恋“拔火罐”,甚至“火罐”热潮蔓延扩散至好莱坞影星,老外们对这种养生方式充满了好奇与热情。
回顾中国文创十年,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好中国文化产品输出工作始终是文创产业的题中之义。需要看到的是,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是一种强制施加的命令,文化的传播过程始终是一种因主动分享而产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反思近十年来中国在文化引进方面的成绩,应该想到,日本、韩国以及英美国家对中国本土文化产生的冲击,一方面为我们带来了一些焦虑,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案例。
2009年,《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已通过尼克儿童亚洲频道与亚洲13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见面,随后,“喜羊羊”动画片成功开拓了亚洲市场。喜羊羊系列的公仔在美国销量良好。
文化输出,虽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也需要形成一条成熟的资本运作的产业链条,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团队协作,尊重市场规律,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灵活应变,并推动草根群体的发展,推动大众创业和创新,促进产业新形态的发展。
自2014年11月中旬面向全球读者发售后,中国科幻小说《三体》英文版在不到3个月里引起了西方社会、特别是科幻界的关注,销量在全球已逾2万册。
如今,我国文化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突出表现在互联网、大数据等诸多内容上,,,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又引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希望在知识社会创新2.0的推动下,促进互联网与各产业的融合创新,通过创新2.0反作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的形成与发展,重塑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并进一步推动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中国社会的生产工作以及生活方式。
电视剧《甄嬛传》在日本BS富士台首播,剧名改为《后宫争权女》,刚播出一周,该剧便成为热门话题,拥有约3927万人数的观众群,同时,在美国中文台创收视历史最高最热。《潜伏》《琅琊榜》等影视剧都在海外拥有不错的影响力。
有学者说:“在通往国际市场的文化快车上,我们虽然起步晚了点,但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又有极强的创新意识,一定能赶上世界的步伐。”中国文化产业虽然发展历史还很短,但通过开放交流以及适当的策略,中国文化必定会在世界舞台上焕发夺目的光彩。
上月文章推荐
◆ 孙业利:打造创意之邦,让创意无处不在(上)
◆ 十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从无到有,我们与之风雨同行
◆ 美女是怎样炼成的?看完她的故事,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喜欢狗的人都不会错过它——有笑,有泪,感动常在,温暖随行
◆ 有个青年喜欢上了“怪兽”,于是他看怪兽、找怪兽、玩怪兽、做怪兽……
◆ 封面故事 · 那个孩子说:“每颗星星都有漂亮的光圈,就像温暖的怀抱。”
◆ 他酷爱仿古山水专意摹古临古,笔墨精致,不仅仿得精,仿得美,仿得活,且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