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像一本书,你要挑一本好看的书来看。
——王小波
我喜欢逛书店。
逛书店的过程,可以看书,也可以看人。
昔日读大学的时候,学校边上就是城里最大的一家书店。学生时代,总是囊中羞涩。纵然每个月都会花上一大笔钱用来购置新出版的图书,但仍满足不了自己内心对不曾拥有的图书的强烈渴求。于是,每逢周末,我必在书店待上那么大半天。
书店共有四层,布局稍显凌乱。开始的时候,我几乎都分不清方向。后来去的次数多了,待的时间久了,倒是对各类书的位置有了一定的了解,偶尔还能帮助别人找找书。
那时候的自己,几乎把书店当成了自己的家一样,徜徉在高大的书架之间,左看看,右翻翻,偶尔还自言自语地进行点评:这本书的装帧不错,那本书的内容很好。有时候,会有种错觉,就好像这整整一个书店都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然后,某一天,我便注意到了他。
那是个阳光灿烂的周末,我照例来到书店。当我蹲在外国文学的书架前,用指尖轻轻地划过书脊上那一个个烫金名字的时候,我忽然听到了旁边似乎有翻页的声音。侧过头去轻瞥了一眼,却见书架最里面的角落的地上盘膝坐了一个男生。此刻,他正低着头,认真地在看一本似乎很厚的书。
那天的阳光真好,从一边的窗子射进来,轻轻地抚摸他的侧脸。
我看不清他的脸,但却觉得那一刻,他无比地好看。
看他的样子应该还是学生吧?说不定他还是我的校友呢。他坐在地上不觉得凉吗?他在看什么书呢?这么厚一定是小说吧?坐在这里读的一定是外国文学吧?
他不曾注意到我在离他不远的地方肆意地打量着他。
他也不会知道我心里在天马行空地揣测着他读的书。
后来,每个周末我都会在这里遇见他。他依然是盘膝坐在书架的角落里,静静地啃着那本厚厚的书。虽然我不认识他,但他却让我莫名地觉得安心。就好像万千喧嚣中的一点宁静,我倍感珍惜。也因此,我第一次在书店认认真真地读完了一本书。偶尔有些浮躁,只要抬起头,看到他微垂的侧脸,便觉得有种存在,那般美好。
长久以来,我一直对喜欢读书的男人毫无抵抗力。
一方面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喜欢书,连带着爱书的人一起喜欢了。另一方面也着实觉得喜欢读书的男人身上总有种温润包容的气质。物质生活的满足,解决不了精神世界的空虚。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不快乐?因为我们很难活出理想。在这个浮躁而功利的社会中,我们太难太难去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很快乐,但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没有饭吃。
男人担负的责任太过沉重。这份沉重,让男人很难去追寻所谓的精神世界。工作的任务重了,家人的压力大了,这一切的一切太容易让人迷失自我。市侩的人变得更市侩,阴暗的人变得更阴暗。时间久了,曾经的那种阳光般的气质便会淡了。
大部分的姑娘都是理想主义者。
大部分的姑娘都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
脱离了精神世界的男人,还怎么和姑娘擦出火花?是的,不可否认,用钞票可以点出所谓的火花。但是,纸毕竟只是纸,总有烧完的那一天。你可以用钞票给姑娘买好看的衣服,买贵重的首饰,但你可以用钞票陪姑娘聊天吗?姑娘对你说“执子之手”,你难道要答一个“爱你不走”吗?
但是,现在的情况恰恰是,大部分的男人不喜欢读书。
即使读书,很多人并不会选书。纵然我对网络文学没有所谓的狭隘偏见,也清楚地明白,存在即有合理的地方。但是,,你觉得姑娘们会喜欢哪一个?难道约会的时候,要和姑娘谈什么筑基炼器大成吗?当然,我不排除你可能遇见一个比你还懂什么是筑基的姑娘,但是,这种几率应该是小到可以忽略的吧?
所以,不仅要爱读书,还要读好书。
根据一个人所读的书不仅可以了解这个人的爱好,还可以判断出这个人的品位。喜欢读太宰治的人大抵是充满个性的反叛主义者,喜欢读泰戈尔的人大抵是热爱生活的自由主义者。你是什么样的人,便会爱什么样的书。即使你显性的人格与书中的思想不符,那么你潜在的人格也会感触书中那般的光景。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是昔日宋真宗赵恒为鼓励百姓多读书而作下的《励学篇》。虽然话说得是通俗了些,但是道理却是实打实的。所以纵然是今天,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依然是脍炙人口的佳句。只不过,时间久了,人们都把“读书”和“上学”划上了等号。父母们喜欢在孩子高中不爱学习的时候教育他们,好好读书,才能有钱花,有漂亮姑娘追。熟不知,读书又岂止是读那几本课本呢?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工科男生提问说,自己从小到大看过的书很有限,大学期间也一直看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对其他方面涉及很少。有时候觉得自己应该看一些文学艺术类的书籍,但是又觉得似乎对自己的工作学习没什么帮助。于是他也觉得很困惑。
大抵是因为我高中的时候也是学理科的,因此高中的男同学上大学后大多学工科。很多朋友都有着同样的困惑。一方面觉得自己应该多读一些书,另一方面却又觉得自己多读书似乎也没什么用,而且有时候较晦涩的文学类书籍确实又读不进去。于是,便产生了这般矛盾的心里。纠结到最后,还是没有读多少的书。
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很多人看来,其实是一种很明显的读书功利主义思想。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难道只是为了追姑娘?
这样的想法大抵是被很多文人不耻的。文人的清高,文人的骄傲,怎么能允许这么明显的功利主义存在?读书是一种精神追求啊,读书应该是自我提升过程啊,读书怎么可以为了追姑娘呢……
但是,在我看来,我们为了什么而读书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为了这个原因,究竟读了多少的书。
如果,你真的就一点也看不进去书,读书多无聊啊,哪有玩一场游戏来得实惠。那么,想一想,如果你多读些书,是不是就可以在心仪的姑娘面前彰显自己的学识渊博?是不是就可以没事给姑娘来上那么一段酸酸的小诗?
相貌是天生的,但内在却是自己后天养成的。
不信?那你觉得为什么天底下的姑娘都那么爱王小波?
前文说过,读书多的男人自有一种温润而包容的气质。为什么?因为每一本书便是一个不同的人生,每一本书便是一份不同的思想。我们有限的生命看不尽无限的风景,我们有限的时间走不完所有的道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书籍来感受不同的生活。读书,没有时空的界限,没有地域的界限。你可以尽你最大的可能,去汲取无限的知识。当不同的思想在你头脑中碰撞,最后形成你自己的思想的时候,你已经有了可以包容一切的力量。世间最广阔的不是天空,不是大海,而是人类的思想。
A reader lives a thousand lives before he died.The man who never reads lives only one.
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吧。
一个男人可以长得不帅,可以没有钱,但是一定要有智慧与气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你有了智慧与气度的时候,所谓的物质问题便都不再是问题。因为书中自然会有黄金屋与颜如玉。确切地说,不是书中有黄金屋和颜如玉,而是读书可以寻找到黄金屋,读书可以吸引到颜如玉。
我纵然不是颜如玉,但是也觉得爱书的男人实在是妙不可言。
再回到那个我记忆中的书店里面,再回到那个我记忆中的男生身边,相遇数次,我从来不曾和他说过话,却只注意到他手中的大厚书已经看到了最后几页。我越发好奇,却也越发感动。我怕他看完了这本书,我便再也不会知道他读的是什么。于是,就在他舒了口气,将书合上塞回书架准备离开的时候,我走了过去。
“能告诉我你一直在读什么书吗?
他有些惊讶,继而微笑,指了指书架上的一本书,然后转身离开。
我顺着他指尖的方向望去,嗯,《追忆似水年华》,果然和我想的一样。我看着他的背影,目送他远去,那一刻,越发觉得爱读书的男人真的很好看。
想来,书中自有颜如玉。红颜如此。蓝颜亦如此。
-END-
文 | 袁小球
图 | 优美图
摘自掌阅书城
《若我足够好,终将遇见你》
虽然将来未知,却终究握在自己的手上。
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用最好的自己,遇见最适合的那个人。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种好姑娘:或弱柳扶风,或英姿飒爽,或嗲言撒娇,或才华横溢……如果不被接受,她能有继续下去的力量;如果遭遇挫折,她能有重新再来的勇气。她应该是冬日的暖阳,不仅能温暖你,也能让你的世界变得明亮。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能安安分分地守住自己的好姑娘,一点一点地朝未来努力,一点一点地向对方迈进,也不失为最质朴的幸福。
也 许 你 还 喜 欢
残酷的世界里,愿你活得骄傲
◆ 最优秀的那个,一定是明天的你
◆ 承诺有所保留,不要把话说太满
◆ 你要的安全感,别人从来都给不了你
◆ 若我什么都和别人一样,还是我自己吗?
◆ 愿你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骄傲地生活
小i 一直都在原地等你回来
随时来看我,留言给我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若我足够好,终将遇见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