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NC bests conventional O2 therapy
来源:Frontline Medical News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梁斌苗及其同事的最新研究显示,在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RF)患者中,高流量鼻导管(high-flow nasal cannula, 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相比虽无显著差异,但在降低气管插管率方面比传统氧疗(conventional oxygen therapy, COT)更可靠。这项研究已在线发表于《Chest》杂志。
对有创性机械通气相关不良事件和死亡风险的知晓率提高,导致无创正压通气的使用日益增多。这有效减少了传统氧疗的使用,但无创正压通气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受限于诸多因素,例如不适、皮肤损伤等。高流量鼻导管由于疗效肯定、更易使用,且患者耐受性更佳,因此也逐渐普及。尽管如此,高流量鼻导管并未用于所有成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这可能是因高流量鼻导管可减少插管、再插管的相关数据缺乏一致性。梁斌苗等人对高流量鼻导管、传统氧疗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所有数据,进行了荟萃分析和系统综述,共纳入18项临床试验、3881例患者。
研究者指出,高流量鼻导管与传统氧疗相比可显著减少对气管插管的需求(P=0.01)。然而,高流量鼻导管与无创正压通气相比,对气管插管的需求无显著差异(P=0.16)。高流量鼻导管与传统氧疗、无创正压通气相比,并不能显著降低死亡率或缩短住ICU时间。研究者对2741例拔管后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在这些患者中,接受高流量鼻导管者的再插管率显著低于接受传统氧疗者(OR=0.39,P=0.0003),而接受高流量鼻导管者与接受无创正压通气者的结局仍无显著性差异(OR=1.07,P=0.60)。
研究者认为除了呼吸状态,急性肾功能不全、心肌损伤等并发症也会增加ICU死亡风险且延长住ICU时间。病床、医保及其他因素也可能对结局产生影响。研究者还发现,各项试验在高流量鼻导管与无创正压通气的气管插管率和ICU死亡率差异方面明显不一致。由于缺少原始数据,研究者无法对呼吸衰竭个例进行亚分析,这是产生不一致的可能原因。
根据ClinicalTrials.gov的信息,中日友好医院仍在收集更多高流量鼻导管与无创正压通气减少插管和死亡的成功率数据。该医院正在开展一项名为高流量鼻导管与无创正压通气在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中的对比研究之多中心随机非劣效性试验。
本研究的作者均无利益冲突披露。
爱唯医学网 微信ID:Elseviermed
前沿|权威 | 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