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 OFFLINE Issue 36《》,访问 the-offline.com 成为离线会员,您将收到每周一期电子杂志,完整阅读会员专享内容。
(点击图片了解会员详情)
此篇专访是 OFFLINE Issue 36《访谈 | 五个创造者和他们的「wiki」故事》中的其中两个故事。本期专题我们邀请了五位嘉宾来同我们分享他们对 wiki 的观点、与维基文化有着奇妙交叉的个人经历。他们不只是维基的爱好者与观察者,还是我们的身边切实存在的创造者。访问离线官网(the-offline.com)可阅读其他三位嘉宾的精彩回答。
◆
五个创造者和他们的「wiki」故事(节选)
采访整理:鹿鲲
林家闻,灰机wiki 网创始人,维基文化爱好者。
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我是林家闻,灰机wiki 的创始人&CEO,人称模板小王子的 SerGawen。曾经非常喜欢手动整理读过的书中的人物关系,或把学过的知识点画成拓扑图,其实自己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受「维基」的熏陶,所以后来接触到了维基系统之后,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真正涉足维基农场建站是在 2012 年,,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就上了贼船,于是一直做到今天。没有刻意的追逐和关注,也没有把维基当成是工作,一直是将维基作为兴趣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方法论」来应用。
据我们所知,你是灰机wiki(huiji.wiki)网站的创始人。能否向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灰机?
简单来说灰机就是一个维基农场,类似于 wikia/gamepedia,我们提供托管服务,谁都可以来建站。但是又不太一样,国外的维基农场都是抄手掌柜,可我们和国外相比只能算是「晚辈」,所以灰机更像是一个维基「道场」,或者说「维基孵化器」。目前来说核心的内容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我们自己创建的。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的冰火维基,我们把自己对于维基的理解通过这些站呈现出来,告诉大家「其实维基还可以这样」,然后来鼓励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
为什么会想到要建立灰机这样一个平台呢?
灰机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理论的践行。维基是一种非常好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Jimmy Wales ,所以我们希望从另一个角度来阐释这件事情,把维基以一个更轻松和娱乐的姿态呈现给国内的用户,因此我们决定打造一个自己理想中的维基农场,这就是灰机。
能否谈谈你创建灰机的具体过程和探索?在此过程中,你遇过的最大的困境和障碍又在于?
基本上没有什么现成的经验以供参考,就是靠自己的理解去一点点的摸索。我们也是在快两年的时间中不断的调整方向,试过影视类的维基,发现用户量级太少容易坑,又不可能什么内容都自己操刀,于是就很快去试游戏主题,结果发现效果不错。因为游戏类维基的自动化程度更高,对人工干预的依赖较低,便于我们高效建站,只有建立起一票靠谱的站点,才能实现样板的意义然后再去推广。期间遇过的最大困难,大概在于某些搜索平台无视公正的 SEO 收录和排序规则。
灰机目前的状态是怎样的?聊聊从建站到现在,你最大的感触或体会吧。
目前只能说灰机是在平稳发展。中文互联网世界里已经有了不少先例,我们想努力成为下一个,冲破束缚,开一种风气,我们想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对维基文化在中文社区的传播和发展有怎样的看法?
我们做维基的动机从来都不是「嗨你看国外有个 wikia/gamepedia,我们也做一个吧。」而是的确发现了无可取代的现实意义,维基所创造的内容是非常优质的,而这正是我们的网络所紧缺的。所以我心目中的维基本地化,是培育出更多土生土长的中文维基内容,而不是去找一段英文把他 localization 了。
关于「wiki」,你还有什么想分享给读者的吗?
目前我觉得维基商业化的未来还是在网页之下,即维基的语义数据。我们现在也在充分汲取先行者们的经验做这方面的工作。西塞罗有句名言叫「Omnium rerum principia parva sunt.」翻成英文是「The beginnings of all things are small」,中文有句很合适的译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这代表着灰机和我本人所信奉和坚持的一切,希望与大家共勉。
Santizhizi,科幻爱好者,TV Tropes 资深使用者。
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我是 Santizhizi,理工女,自动化专业在读。喜爱科幻,热爱同人,最爱给完全不科幻的作品写硬科幻向的同人文。常逛外站且热衷于向国外网友安利中国传统文化。
国内目前知晓 tvtropes.org 这个网站的人还不是太多,它似乎是采用 wiki 机制建立的一个网站。能否与我们聊聊这是一个怎样的网站,以及你对它的使用体验?
我最初接触 TV Tropes 是两年半前,当时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看了整整一宿都停不下来,接着就试着向国内网友推荐。目前看过对它最准确的一个翻译是「剧情函数库」。这个网站把所有类型的作品,包括动漫、小说、电视剧、电影、游戏、桌游、同人、网络段子甚至广告和现实中的「梗」分类整合并列举了出来。这种梗可以是动漫中角色的一种能力,也可以是电影中或常见或少见的桥段,还可以是小说作者常常采用的一种套路。每个梗都有着详细的介绍和大量例子,而每部作品的页面也会列举大量的常用梗。有句话说得好,「TV Tropes ruins your life」,在那上面待得时间长了以后真的看什么作品都自动分解了,有种庖丁解牛的感觉。自己写同人文时卡住了也爱上索引里翻一翻,看看前辈们一般都是怎么处理这类情节的。
有些人会把 TV Tropes 误解为烂俗梗,实际上在站里有一个单独的页面叫「Overdosed Tropes」(用得太多的梗),其中列举了每个老梗在站内所有作品页面中的出现次数。它的变体还有「Omnipresent Tropes」(无处不在的梗),「Cliché」(陈词滥调)。而这些只是所有桥段中的一小部分。
实际上,桥段只是工具,几乎找不到一个只出现在一部作品中的桥段。而就算常常被用到,也只能说明好用而已,毕竟大家第一想法一样还是很正常的。
有时看见自己喜欢的作品词条不够完整也会自己去添加几句内容,TV Tropes 的编辑界面还是很友好的。看上面也有中国的电影、动画、文学作品的页面,不过参与编辑的国人好像很少。
据我们所知,你曾对 TV Tropes 网站上的内容进行过翻译和整理,能否与我们聊聊你的这项工作?
具体梗的内容没敢全篇翻译过,毕竟对自己的能力没有自信,只是参考其中「Groundhog Day Loop」页面的内容写过一篇时间循环梗的介绍。具体作品页面的内容倒是翻译过 Sgt.Frog(Keroro 军曹)的 WMG(无责任猜想)页面的一些词条内容。其他语言的翻译倒是见过不少,TV Tropes 自带的论坛里有一个子论坛就是各种语言的翻译工程,其中法语的貌似是进度最快的,而中文至今没凑够人数。
在 TV Tropes 待久了会上瘾。本来可能只是想看一种角色设定,结果却在遍布页面的超链接中连续看了几个小时的情况时常发生。另外这网站还有一个页面叫「Archive Binge」(档案沉迷)专门描述这种现象。
在我试图翻译 TV Tropes 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和障碍在于很多梗不能直译,还找不到合适的中文对应。比如站点 logo 上出现的「Lampshade Hanging」,直译是「挂灯罩」,梗来自网络漫画「The Order of the Stick」。大意类似于官方的自我吐槽,或者说过于直白地用常见梗,说实话中文里找不到一个准确的定义,不过要是说例子的话倒能举出来不少,有妖气的《十万个冷笑话》和腾讯漫画的《小绿和小蓝》都大量采用了这一手法。这只是一个梗而已,还有更多难以翻译的。然后好多桥段在定义时还借用了别的桥段,所以翻译时不能单独翻译任何一个页面……这又不像牛津词典 3000 词那样有基础定义量,所以从哪儿开始都有困难。
对于「在国内建成一个中文版的 TV Tropes」这一想法,你怎么看?
我觉得要是真能做出来肯定是相当不错的,毕竟 TV Tropes 虽然好,但国内的作品例子少到几乎没有,好多想到的都没法列举,再加上是英文的,搜索功能还要翻墙,对国内网友来说是个很大的障碍。本地化之后就没有这些问题了,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放上去,自己编辑的时候也不用总担心语法错误了。
当然困难还是可想而知的。TV Tropes 的神奇魔力在于整体分类的细化程度和不同桥段、作品之间的网状结构,所以初期建设需要一些对各种梗都非常熟悉的成员完成最开始的大量页面,还需要对各种作品分类都有涉猎的成员存在。这样的一群人聚起来并开始工作应该还是有困难的,更不用提伴随网站经营费用而来的风险。TV Tropes 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圈子而且有稳定的捐款支持,但国内没有这样的环境,起步还是太难。
以前也和有英文阅读能力的朋友推荐过这个网站,但感觉国内的网友们对这种「拆解式」阅读/观看作品的方式不是很喜欢,甚至有人觉得这么看简直是一种对作品的破坏。这可能也是 TV Tropes 极少为国人所知的原因之一。
对「TV Tropes」以及维基文化在国内的发展有怎样的看法?
Tvtropes 目前在国内的传播很不乐观。比如经常有没看过几部作品的人看到任何两部作品中出现一样的桥段就大喊抄袭。但实际上由于好用的桥段一共就那么多,绝大多数情况下被说抄袭的真的很冤(不排除真抄袭的情况),所以国内网络环境的现状真的很迷。
国内类似于 TV Tropes 的网站也不是完全没有,像萌娘百科,专注于收集各种 ACG 圈子的角色用梗,涵盖的广泛度也是国内唯一一个能稍微和 TV Tropes 相比较的。不过毕竟以萌点和娘化起步,所以现在受众和发展空间都被大大限制了,有点可惜。
关于「wiki」,你还有什么想分享给读者的吗?
说说由 wiki 衍生出来的网站和文化,个人比较喜欢的有以下几个网站:
一、wikia,给每一部作品提供页面,记录该 fandom 下全部可以列举的知识、角色、要点、细节等等,在 kerorowiki 和 V 家七宗罪 wiki 潜水过很久,感觉对于单独某一部动漫/小说/游戏来说其中列举的内容应该是全网最完整的没有之一。
二、Rational Wiki,理性主义者的天堂。从页面到格式都和 Wikipedia 很像,但内容专注于科普以及理性探讨,从主题上来说跟果壳网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更正式一些。
三、lesswrong wiki,国外理性爱好者社区 lesswrong 的附属 wiki,内容涵盖非常全面,更多的是教人们如何进行理性的思考。
以上应该涵盖了不同的类型,其实还有更多在主题、形式和受众上有各自特色的 wiki。TV Tropes 有一个页面叫「The Wiki Rule」,说的是任何兴趣领域都可以有自己的 wiki。重点在于其分类整合索引的特征。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纸质的静态百科进化成了动态的 wiki,这也为 wiki 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TV Tropes 已经形成一种文化,产生了相当多的圈内梗,甚至对国外的网络写作环境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期待着 TV Tropes 本土化的那一天到来。
本文节选自 OFFLINE Issue 36《Let's wiki》,访问 the-offline.com 阅读另外三位创造者的故事。
◆
# 离线 OFFLINE 是什么?
离线 OFFLINE (https://the-offline.com/)是一本科技文化周刊。每周一个深度话题,关注科技如何影响文化、商业和社会生活,发掘技术背后更人性的一面。
# 成为「离线会员」可以获得怎样的体验 ?
扫描二维码进入离线官网,使用信用卡订阅。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方微店「不在线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