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Genome Biology》(IF=11.313)(《基因组生物学》)在线发表了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明瑞光教授研究团队关于性染色体演化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研究应用基因组学和群体遗传学技术和方法,系统分析了番木瓜野生和驯化群体的X、Y及常染色体的核苷酸遗传多样性;揭示了X染色体罕见的超低遗传多样性现象及正向选择作用下强烈的选择性清除在其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成果对揭示性染色体的早期进化及加速性别决定基因的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会对番木瓜的遗传育种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图注:X 区域与PAR区域的群体结构对比,蓝色为栽培群体两性番木瓜,红色为野生群体雄性番木瓜。
研究成果被《Genome Biology》选为当期的焦点关注(highlight),亚利桑那州立大学Melissa A. Wilson Sayres教授团队以“Fruitful analysis of sex chromosomes reveals X-treme genetic diversity”为题目对研究成果进行评述。
评述认为:性别的起源和演化一直以来是生物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性染色体的形成作为性别演化的关键事件在生物界不同类群中有多次独立起源和演化。传统观点认为重组抑制等作用会导致Y染色体连锁区的遗传多样性低于X染色体连锁区及常染色体区,对人类、大猩猩和果蝇古老的性染色体分析支持这种观点。然而在对番木瓜处于演化早期的性染色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明瑞光教授团队发现了一个有别于古老性染色体的反常模式:X 染色体连锁区的遗传多样性要远远低于常染色体区及Y染色体连锁区。这个反常模式的发现和其内部作用机制的揭示对理解性染色体在早期演化历程中的变化及自然选择在重塑基因组变异中的强大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此外这个机制的发现对番木瓜的驯化育种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上述研究成果福建农林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基因组中心张积森、林志聪、廖振阳参与了这项研究。
文章链接:
http://genomebiology.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59-016-1095-9
评述文章链接:
https://genomebiology.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59-016-1095-9
来源:校园网主页
编辑:宣传部新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