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一种毁灭性的疾病,其发病率几乎与死亡率相等(95.8%),5年内的生存率仅为10%。目前,手术仍然是胰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只有约10~20%的情况下是适合肿瘤切除术的,只有不到3%的患者能够治愈这种疾病。更不幸的是,胰腺癌对放疗和化疗有着不寻常的抵抗力,只有5~10%的转移性胰腺癌的患者对化疗有着积极的治疗效果,其平均生存期能够达到5.7~6.8个月。
研究证明,在胰腺癌细胞系中,60%以上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现出过度表达。厄洛替尼是一种口服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最近,厄洛替尼已被批准与吉西他滨协同用于治疗胰腺癌。然而,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作用小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ErbB3)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蛋白(PI3K-AKT)途径所产生的促进细胞增生的作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ErbB3)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一个成员,通过与其他家族成员的共同调节作用在胰腺肿瘤细胞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ErbB3最有趣的特点是它能够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多个结合位点,从而激活PI3K-AKT通路。
先前已报道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疗法的耐受性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抑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原因有两点。首先,厄洛替尼能够持续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磷酸化,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和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信号通路,却只能短暂抑制ErbB3-PI3K-AKT信号通路。其次,其他酪氨酸激酶能够恢复ErbB3-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减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疗法的靶向治疗作用。这就是厄洛替尼的耐受性差的原因。因此,抑制ErbB3的表达是克服胰腺癌的阻力,也是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手段。
9月9日,Nature刊登了中国国家癌症临床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白芍提取物能够有效地抑制ErbB3磷酸化以及阻碍胰腺癌细胞系中PI3K-AKT信号的传导。在该篇报道中,科学家们着重研究了白芍与厄洛替尼协同抑制胰腺癌细胞株活性的作用。
先前的研究已经证明,白芍总皂苷在活体实验中具有抑制癌细胞增值的活性,能够诱导胃癌、肝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细胞的凋亡。在这些报道中,白芍总皂苷的浓度必须维持在毫克级别,这使它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在本篇报道中,研究者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来研究厄洛替尼和白芍总皂苷的结合作用。虽然单独使用厄洛替尼或单独使用白皂总皂苷均能对ErbB3和PI3K-AKT信号通路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两者的结合能够对此产生双重抑制作用,能够使厄洛替尼更有效地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值。而在小鼠异种一直模型和免疫组化染色体模型中,同样出现了类似的抑制现象,这更支持了厄洛替尼与白芍协同对抗胰腺癌的创新疗法。相反,不受ErbB3调节的细胞则对单独或联合使用厄洛替尼和白芍均无抑制效应。先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厄洛替尼能够抑制有ErbB3参与的所有细胞的增值,却不影响依赖于PI3K-AKT信号通路的癌症细胞增值。在该篇研究中,白芍总皂苷并没有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值,但它能够对ErbB3参与调节的细胞表现出敏感的抑制作用。这表明白芍总闸杆并不直接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而是依赖于ErbB3而发挥作用的。
在联合使用白芍总皂苷和厄洛替尼治疗胰腺癌时,研究者的另一个原则是两种药物的副作用无重叠。专门针对ErbB3进行抑制的最有效的策略是使用单克隆抗体。联合使用单克隆抗体与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先前使用的西妥昔单抗和不可逆的络氨酸激酶抑制剂BIBW-2992,出现了强烈的副作用--腹泻和皮疹)。因此,在耐受性方面,其临床可行性仍不清楚。与之相反,酚醛树脂已被广泛使用很长一段时间,有一些可以忽略不计的副作用。同样,白芍总皂苷具有一定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它能够减少厄洛替尼引起的皮肤问题。
来源:制药在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制药在线立场。本网站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客服热线:400 610 1188
投稿邮箱:Kelly.Xiao@ub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