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医脉通神经科”关注我们 ↑↑
医脉通导读
对于有些有大缺血病灶但CT与灌注不匹配的卒中患者来说,血管内治疗(ET)似乎有效。研究作者Raul G. Nogueira(埃默里大学医学院)表示,研究结果非常引人注目,且与一项最近的荟萃分析一致。研究在线发表于11月7日的JAMA Neurology杂志。
血管内治疗组获得良好预后
伴有大缺血病灶的患者通常不被给予再灌注治疗,因为有观点认为他们会有不良预后。研究纳入症状发作后行多模式CT评估的卒中患者,使用CT血管造影评价颈内动脉和/或大脑中动脉。
他们基线时缺血病灶>50mL(平均约80mL),有大量的可逆但极危的低灌注组织(平均Tmax>6s,缺血体积>200mL)。
研究者利用匹配的病例对照方法对28对病例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行ET治疗和无ET治疗。ET治疗与否取决于神经血管内专家,并与卒中团队和患者家属共同协议。
两组患者的年龄、基线时缺血体积(CTP)和葡萄糖水平均相一致。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2.25岁和58.32岁,男性占比分别为46%和50%。主要结局为90天时残疾程度的改变,由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该量表评分范围为0分(完全独立)至6分(死亡)。
结果显示:
◆血栓清除术治疗与90天mRS评分整体分布的有利改变相关(比值比2.56; 95% 置信区间[CI], 2.50 - 8.47; P = .04)。
◆在调整了年龄、葡萄糖水平和基线缺血病灶(CTP)或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后,仍得出相同的结果。
◆介入治疗组25%有良好结局(mRS评分0-3),但对照组中无人获得良好结局(P=.04)。
◆治疗组的最终缺血体积(FIVs)显著更小(86.59 vs 241.99 mL; P < .001)。
◆脑实质血肿类型2发生于7%的治疗组和4%的对照组中(P > .99)。
◆干预组中偏侧颅骨切除术和死亡率更低。
研究者对基线缺血病灶>70mL的人群进行了另一项配对研究,纳入12对。分析显示:
◆治疗组FIVs显著下降(109.80 vs 319.11 mL对照组; P < .001),但治疗组mRS评分整体分布只有无统计学意义的改善(P = .18)。
◆治疗组40%获得功能独立,而对照组则没有(P = .24)。
很多患者可从ET中获益
作者表示,理论上治疗组FIVs“明显”下降能产生更好的功能结局。这种治疗的获益似乎更倾向于年龄<75岁的患者。Nogueira指出,新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影响哪些患者进行ET治疗。“如果医生遇到大卒中患者可能会认为没有什么办法,如果全脑组织都处于死亡高危风险中当然是肯定的,但如果仍有脑组织未死亡,就可以挽救这些区域,那么这些患者的获益会优于那些没治疗的患者。”
本研究证实ET对很多患者有益。除这项研究外,最近的荟萃分析(HERMES)也得出相似的结论。不过在MR RESCUE研究中,只有17%的大卒中患者在经ET治疗后获得良好结局。该研究使用老设备,只有这项新研究使用支架取栓技术。作者表示,这些新设备与安全、快速和更完全的再灌注相关。
Nogueira及其团队下一步计划进行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合这些新研究结果,对筛选出的患者提供ET治疗是合理的。”
医脉通编译自:Endovascular Therapy May Benefit Large-Core Strokes. Medscape.November 11, 2016
温馨提示
医脉通投稿邮箱:tougao@medlive.cn
欢迎大家通过评论提出观点,一起开心讨论学术问题~
关注医脉通神经科|随时随地看学术新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医脉通官网,
查看更多学术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