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小说> 诸暨有个地方,黄帝的女儿玄修,炼石补天的女娲都来过!

诸暨有个地方,黄帝的女儿玄修,炼石补天的女娲都来过!

2020-09-20 13:39:10

同山镇仙日村,与浦江县交界,它由两个自然村组成,一个叫南日村,一个叫仙过岭下村,全村共265户710人,边姓居多。山林面积3856亩,而水田只有167亩。山多田地少,是诸暨典型的山村,也是一个古老的村庄。


据《边氏家谱》记载,宋代时,边氏祖先从河南开封迁徙到边村,元代分居到仙日村。走进村口,古朴的气息像清凉的山风扑面而来。一条三千多米的古道,用鹅卵石和山石铺设,弯弯曲曲翻山越岭,一直通向浦江县中余镇。依山势而建的一座座古宅,大都是清朝年间的,粉墙黛瓦衬托着蓝天青山,有一种水墨画的感觉。建于100多年前的古厅堂,宽敞气派,,从而使雕刻着的动物、花草和云纹逃过一劫,显现出特有的古韵风味。


为什么叫仙日村呢,老人们会告诉你很多动人的故事。据说,黄帝的女儿玄修,先后在诸暨五泄、浦江仙华山及东阳城山修真,后得道升天。村前的那条山岭,就是她往来的必经之路,岩石上留下了她的脚印,所以叫仙过岭。而南日村则和女娲有关,上辈子传来来,这里还是女娲补天的地方呢。


据传,炼石补天的地点有三处,一处是在冀州(河北衡水市),一处是在雍州(陕西凤翔县),还有一处在什么地方呢?老人们说,南日村,原名叫日入坞底,意思是太阳落山的坞,村旁有石柱山,女神仙曾在这里炼石补天,所用的五彩石,还是这里的先人开采下来的呢。



石柱山,海拔近700米。据光绪丙申(1896)《暨阳同山边氏宗谱》载:石柱山者,吾暨县龙发脉处。地在城南同山乡二十都之日入坞,离城八十馀里,与浦邑界相交,其间若重围而壁垒却奇特,有巍石兀立,状如柱,因此柱名,或者取砥柱之义焉,有诗云:“娲皇炼就石嶙峋,侍卫重重好出身。”



热心的村民会陪着来到石柱山,指着那“女娲遗石”,讲述传了一代又一代的故事。老早辰光,天是由四根柱子支撑着的。有一天,四海龙王聚在一起,酒喝高兴发起了疯,就一人一根柱子拳打脚踢。哗啦拉——柱倒了天破了,银河水像破菜篮一样往下漏。玉帝把女娲召了去,对她说:“四海龙王酒醒后,知道闯了大祸,愿意拿出各自的定海神针,用来做擎天柱,但得先把天补好,才能重新拄起来。天分白、黑、红、蓝、黄五色,辛苦你了,去东南一带找五色石吧。”


女娲走出南天门,按照玉帝的指点,奔波在东南大地。山爬了一座又一座,石头看了一处又一处,但总找不出五色俱全的石山,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一天午后,她来到诸暨与浦江的交界处,就是现在同山镇仙日村。走进一个山湾,前面传来了叮当、叮当的打石声。天都要塌下来了,谁还有心思在打石?


拐过山道跨过溪,忽见面前一块大平地,平地那边,是一座高高的石壁山。使女娲眼睛一亮的是,石壁上立着一根根灰白色的岩柱,岩柱之间,镶嵌着一溜红一溜黄的彩石,像一条落地的大虹。这不是补天的五色石吗?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石壁脚下,有个后生袒胸露背,正挥舞着榔头,他的面前,堆垒着好多桌面大、磨爿厚的石块。女娲走了过去,问道:“小哥,这石块做什么啊?”


后生原是住在山外的。破塌的天,压死了种地的父亲,湍急的水,冲走了喂鸡的母亲。他望望天看看地,牙一咬走进山中,在石室里居住了下来,每日里打石不止。听见有人问话,他回头一看,是一个留着齐额短发,脸上挂满微笑,背着包裹,年纪比自己稍长的女子。后生头颈硬了硬,从牙齿缝里蹦出了两个字:“顶天!”


口气倒不小,女娲心里暗笑着。天那么大,又如此破,凭着一锤一钎打出来的石头,叠得起石柱顶得起天?女娲理了理头发,笑着对石朋说,顶天拄天的事,不用你费力操心,你还是给我凿石锅、石铲、石勺吧。要这些东西干什么?后生不懈地问。女娲学着后生的模样,蹦出了四个字:“炼石补天!”


好啊,后生爽快地答应了。他有的是力气,没过几天,就凿出了五只石锅,一长溜摆在了平地上,并打下了五彩岩石。听说有人来补天,山外的人们有的背来了树,有的捡来了柴。女娲将彩石分别放进石锅,盛满溪水,仙帚一拂,后生点燃了熊熊的炉火。火烧水滚,水滚石烊,随着石铲的搅拌,渐渐地变成了一锅锅的“石粥”,和现在的果冻差不多。女娲来到第一只锅前,舀起一勺泼向空中,转眼间,风吹红云飞上了天,千疮百孔的破天补上了一块,人们一片欢呼。

后生相貌英俊、干活勤快,女娲很喜欢他,平时一口一个“小哥”。后生呢,也喜欢体贴、贤淑的大姐,有什么事总要与她说说,有什么好吃的也要带给她尝尝。五彩石,从山顶慢慢采到了山脚,山壁上留下了一根根的石柱。破天补好了大半爿,只剩下西北一小角。定海神针先后拄了起来,天变高了变大了,日月星辰又在天空滑行闪亮。


炼石剩下了最后的几锅,马上就要离开了。女娲看看周围的景色。炊烟缭绕村舍整齐,远处,阡陌纵横山河相间。美景画卷,胜过天庭,好地方啊,这要离开了,心里还有点舍不得呢。正想着,忽然,脸上打着了冷飕飕的雨滴,起身一看,只见乌风挟带着黑雨,像海啸一样从天际滚滚而来。不好!女娲一把拉起后生,拼命逃往山下。


这风这雨,怎么说来就来了呢?王母娘娘是女仙的总管,天补得差不多了,她便带着身边的侍从,在空中巡视天下。忽然,她看到女娲与一个后生站在山岗,有说有笑的,孤男寡女,成何体统!王母娘娘命令风婆雨神发威,又叫身边的一员天兵大将,乘风驾雨速速奔来。


风大雨急,好不容易逃进石室,从头到脚已淋得像落汤鸡。门口一黑,天兵大将冲了进来,像老鹰抓小鸡似的,把女娲拦腰抱起,双脚一蹬,飞出石室飞上了天路。待后生神志清转,跑到外面一看,风停了雨没了,半空中,隐隐地传来了女娲的喊声:“小哥……”望着越来越远的黑点,后生尽力喊道:“大姐……”


女娲回到了天上,被王母娘娘日夜看管,再也不能下凡。天缺一角,常常放出风霜雨雪雷电冰雹,从此人间灾难不断。


石柱山,像一个慈祥的老者,站立在诸暨的西南方,成了风景名胜,常有游人光临。明朝开国军师刘伯温,见石柱山不但充满着仙气,而且有王气,对朱元璋说道:“此间日后必出帝王。”江山王位,应当由朱姓子孙代代相传,怎好由外姓人来坐?朱元璋怒了。于是,刘伯温就在龙脉的“七寸”部位,命工匠深挖三十三丈三,再用铜柱打入山体,上面浇白狗血,龙脉才被切断。





友情链接